以往耳机里播着舒伯特,或者一字一句地念着《冬之旅》这首诗时,也未曾想过有一天会读到这样一本难以言喻的小说。便是此刻已将书搁下许久,依旧身处巨大的余音和风声中。
漫游堡,一座因为诗歌和音乐带来的灵感而诞生的城市,它游移不定,无法确知方位。就像风,你只能去倾听,去感受,但永远无法触摸到它。汉斯在一个冬夜来到这儿。这座城市牵绊了他,也以它集浪漫,古典,神秘,诗意,文学,梦想于一身的色彩牵绊了我。最打动我的当然是书中人物在一场接一场的沙龙上对于历史,文哲和艺术的评论。(他们什么都谈,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书信等等)那些激越的探讨,争锋,碰撞,无疑给读者带来智性上的快乐。看着他们充满热情、充满力量地互相辩驳,我好像也参与到了沙龙中,重逢了那些早已不陌生的名字:拜伦,雪莱,海涅,歌德,席勒,华兹华斯,诺瓦利斯,荷尔德林,罗伯特·彭斯,贡戈拉...我身在其间,遗忘了尘世的自己。
“Laissez-faire,laissez-passer,le monde va de lui-même.”
让它做,让它过,这世界可以自行其是。
“nemo infirmitatis animi immune est.”
任何人的灵魂都免不了患病。
“我的灵魂已经依其尺寸为您裁剪。”
“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
直到永远,永远。
“生命是什么?一场狂热!”
... ...
这些不停在书中出现、穿梭的谚语和诗句,为发生在漫游堡里的故事和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披上了动人的文学外衣。对于爱好诗歌的读者来说则更是一场美妙盛宴。包括书中出现的四种花,木兰、晚香玉、槐花、香堇花,分别代表着毅力、危险而快乐、地下爱情以及安宁的心。香堇花用得极好,书中写,“安宁的心才会选那些花。” 到了那一刻,索菲心中不再慌乱彷徨,她已有决断,所以安宁。索菲忠于自己,在爱情和婚姻中选择了爱情,选择了自由。这四种花语也是对汉斯和索菲爱情历程的一种侧面刻画。从种种方面都可窥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美的探索和感知力。
我自己曾无数次幻想过,将来会有怎样的恋人。他是否和我一样痴迷于文学或是音乐。他会不会与我讨论我喜爱的作家和诗人,和我一起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天。我们可能会因为一句诗的翻译而争执不下,或者偶然读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段落而共同喜悦。
汉斯和索菲的爱情正是这样。文学和性以一种水乳交融的方式成为他们之间深深的羁绊。他们注定会相爱,从一开始谈话时的互相试探,到沙龙上一个隐晦但炽热的眼神,再到不顾一切后果的疯狂。汉斯的到来是一个奇迹,促成了索菲的圆满,他使她真正独立起来,有勇气去追逐她心中所爱,也彻底改变了她后来的生活轨迹。像书里那段引人心醉神迷的描写:“他们单独在一起,从书籍到小床,又从小床到书籍,寻找词汇,阅读对方的身体。这样,无意中,他们达到了一种共同语言,重新书写读过的东西,互相翻译。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越久,就越能发现爱情和翻译、理解一个人和翻译文本、用不同的文字重新表达出一首诗和为另一个人的感受寻找表达是多么相像。” 他们在诗歌翻译,在语言与性爱中交付了自己,丰满了彼此的灵魂和骨架。
而我最喜爱的风琴师,我反倒不知该如何去描述他。他住在山洞里,一琴一狗,一颗真心就是他的全部。噢,忘了弥漫在山野间的风。或许,还有偶然造访了他生活的汉斯。风琴师在我心里是宁静和智慧的代表,他从不慌张,也不盲目寻找,只是长久地望着天空,目光温润安详。听风的声音,演奏他的风琴,这些就是他的家,他的一切,而他享受于此,每一天都能发现身边不同的美。在弥留之际他说他想躺在地上,留在山洞里。乌鸦和老鹰、毛虫和蚂蚁会吃掉他的身体,这有什么关系?风琴师最后留给汉斯的不仅是他爱之如命的风琴,还有信念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通透。他是汉斯在这座陌生城市里最大的慰藉,也是我为这本书流下眼泪的原因。
小说的最后一个章节名叫做 “风的用途”。
汉斯仿佛就是风的化身。在结尾处,他借着风的视角,吹过漫游堡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他,也是带着我最后一次凝视那些曾伴随了他生命的存在,那个旅馆,小广场,那座山洞,以及他即将踏上未知旅途的爱人,最后落到他脚下的风琴上。风从不止息,汉斯渐行渐远,但他身上有什么东西永久地留在了这里。
在地图上无处可寻的漫游堡,或者就是所有不知自己将身往何处的旅人的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