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昨天的三模后,迎来考前最后一次家长会。
从平常心到静的智慧,从当好“副驾驶”到意志力与暗示力的PK,黄校长的讲话每段都与在深耕的奇迹30理念不谋而合,尤其是对“指导”与“暗示”解读,感受到深深地同频,而这两点,也是这段时间都在践行的。
最后这十天,是孩子自我对话达到自洽的关键,他在用十天去琢磨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在这场重要的节点完成升级。
对于指导孩子这件事,黄校如细细念叨的导叨一般,让家长去信任孩子信任老师,此时此刻,不需要再去和孩子说该怎么提升、怎么安排时间、提供小道消息,你说的老师都说过了,你不说代表你信任孩子,因为你相信他能做好,所以不再对他指点纠正。你一说,他的精力就在和你对抗上面,而不在自己身上了。
是的,不做他人的“拯救者”,把力量还给对方。“拯救者”这个功课,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太普遍了,太多的担心,太多的焦虑,太多的控制,让我们交出去的不是信任而是恐惧。许多家长说做不到,这样放手信任太难了。听是为了孩子,说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出于过往的经历、多年的惯性,还是自己的面子,其实这一切,只要回到爱的原点,就不攻自破了。爱他,信任他便好。
黄校长还提到了意志力与暗示力。暗示力是隐性的,无法察觉,但内心相信这是事实,就会调动潜意识控制生理心理各机能让结果发生。这暗示力,妥妥的不就是“意识-能量-显化”的拆解么?她在举例里提到,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哪怕她去闹市区停车,位子都停得满满的,她也能找到车位,还对此做了“科学”原理的解释。我不禁暗笑,哈哈,这不是奇迹30里经典奇迹之“显化车位”么?我甚至要怀疑黄校长是否也是一枚奇迹宝宝。
孩子接收到来自父母、学校各方面的反馈,他就会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些话语都是在给予暗示,让自己真的就会成为那个样子或是那样去做。如果使用正面的暗示力,强化的就是正面的结果;使用负面的暗示力,创造的就是负面的现实。
所以我们要创造怎样的显化呢?已经一目了然了。
感恩在此刻听到如此同频的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