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漆老师,您好!很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有一个小问题想和您讨论,《师说》的中心论点,或许不应该是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应该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一句其实是一个客观事实的陈述,本质上不是一个观点。而全文后续的论证,都是围绕无贵无贱……道与师展开的。想听听您的看法~
安:咱们的同学在观点的确立、中心论点的提炼上本来就有些薄弱,感觉这个问题还不太应该按照网络上的那一套来,更明确一些或许有助于同学们真正理解议论文的 核心概念、概念厘定、中心论点。所以请教您~
我:我才看到你的信息,又仔细想了想,这才给你回复,不一定对,算作探讨吧。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值得讨论,也很难,我记得,我和我的上届学生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
首先,以你的看法为准,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陈述一个事实,然后重点是要引出第一段末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那么第二段就是针砭时弊“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反面论证:只要道理存在,就应该有老师存在,否则就是荒谬至极的。
而第三段,就是从正面论证,举例孔子无常师,经常会向不及他的人学习,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从而证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这样说确实是很通。
而且也要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观点提出不一定都像《劝学》一样,第一句话就提论点,也有在一段文字后再引出观点的。
还有像《拿来主义》那样,先破后立,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提出观点的。
(但考场作文不建议那样去写,除非他特别有驾驭能力。)
安:我每次提出问题都是冒冒失失的,但是老师总能给出清晰明朗的指点,我是突然发现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在作业里写中心论点是第一句,有点奇怪,后面发现他们是抄别的班发的我们的ppt,也抄网上,确实在教学中应当保持批判与自省,也带着学生慢慢学会批判。又和您学到很多!
想到,《朋党论》和《留侯论》都很适合给学生拓展去找中心论点,锻炼思维,要看大家能不能接受和吸收。
很享受和老师的交流!❤️
我:再说,第二种观点/微笑 认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那么第二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就是对“师者”是什么的概念的解释。 然后,第三句话“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就是在说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为什么需要老师。 再后面,第一段的后面几句,“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就是在阐明,怎么选择老师,应该从什么样的师。 所以这样看来,韩愈是在第一段把道理都讲完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然后第二段,就是针砭时弊,用了一大段,来批判当时的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不从师学习。 然后,第三段又从正面论证,古之学者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从师,并且无常师。 最后一段,既写作文的原由,又再次点名,“余嘉其能行古道”,不拘于时,从师学习。 如果这样看的话,是不是,又和韩愈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师道”,联系在一起了? 又或者,韩愈写这篇文章就是针对社会现实,倡导师道回归的。所以,也是可以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所有的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越来越复杂了/泪奔/泪奔/泪奔
不过,咱们书后面的单元学习任务,里面是说的第一种观点。/微笑/微笑
安:老师我刚刚翻了很多篇经典议论文,我的判断依据还是,第一句是一个无需论证的事实,是引语。就好像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写,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企业开始重视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那么第一句还是不是中心论点,因为它是一个现象。
关于现象的评论、评价、判断才是观点。才能成为中心论点。不过我觉得确实我这样想把这个问题简化了,但我在想是不是这样讲学生更好接受和理解。
他们现在很喜欢写作时也把现象或者陈述当论点
我:是的,第一句确实是不像个论点,因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本身也不需要论证,如果非要说是的话,我觉得他是想,通过援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事实,表达:不仅古之学者需要有师,所有的学者都要有师,要从师学习。
比如说其实在申论的套路和规范里,过河卒子只进不退,这句话不足以成为一个中心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对卒子的客观描述,只有写成 以只进不退的卒子精神怎么怎么样 。虽然这个体系很僵化,但是有助于把文章写明确。不知道议论写作初期这样讲行不行。
我:正因为有这一点不通的地方,所以才有了这个争论。
你刚问我的时候,我也是,好好回忆了一遍,上届学生当时争论的,各方所持的依据。
我觉得,争论的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
安:是的,让我痛心的是同学们在我上课反复启发,带着大家明确了文章内容以后,他们还是选择抄ppt,默认铅字一定是对的,所以明天可以让大家再批判性地思考一下~
我:确实,应该告诉学生,论点,应该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而不是去证明一个无需证明的完全正确的废话。
但是,对这篇文章而言,韩愈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就是一个,大多数人不从师学习的社会。
所以他要论证,学者必有师,是说得通的。
安:但是另一个方面,今天学生又给出一个说法,爱其子,择师,自己耻学,是因为大人长大了觉得自己不需要学习,韩愈想纠正的还有一层,那便是即便长大了,也需要求教,因为有惑。如果只是说学者必有师,很容易让人觉得只要没有学习任务,就不需要学习,就不需要老师。只有学习的人才需要老师。
如果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则还进一步将学习与拜师的范围延伸开来了,有了现代终身学习理念。不是我要学一个东西,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老师,而是道是无穷的,在这个旅途中,有无数人了解我所不了解的,所以我要以其为师。
就好比您不是我的老师,我们没有师生关系,但是您让我懂了好多道,您就是我的老师,我就在向您学习。
我:对的,其实学生还是很厉害的。/微笑/微笑
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种,理解起来要简单清楚一些。
因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所以所有的人都应该向老师学习。
安:要说咱们俩的例子,我从而师您的例子,好像更合适去支持道之所存❤️
谢谢您!我也理解更深刻啦!
我:理,越辩越明。我也有很多收获/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