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准时看了《翻山涉水来上学》,非常感动。
本集纪录片取材地点为原始森林里的原始部落,需要走路一个周才能到达学校,主人公是8岁的小男孩和11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是小男孩的堂姐,
她以前读过一年书,学会一些日常的英文,而小男孩是第一次接受教育。
他们的父母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原始部落里面的人,
欢送这两个孩子上学的舞蹈还都是原住民的风格,
大人们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掉,包括猪之类的东西,
之后跑到很远很远的县城换成官方货币,给孩子们交学费。
在上学的路上,他们经过一个又一个村落,还路过莽莽原始森林,肚子饿的时候,在林中逮蟒蛇充饥,累了自己搭帐篷席地而坐,而睡。
小男孩的父亲护送着这两个孩子去上学,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后一道难关是最后一天,不得不度过的雨林河,而学校就在这条大河的对面。
那是条无比汹涌的河流,将外界和这片雨林真正隔开的河流。
最后等了很久,终于有摆渡的独木舟过来,但是小男孩害怕水,
害怕独木舟会在河中翻掉。
最后只有那个小女孩成功过了河,又翻山越岭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去了学校。
而小男孩的父亲苦苦劝说自己的儿子坚强点,过河没有问题,
但是孩子太害怕了,就跑开了。
最后父子两又重新返回原始森林,花费一个周的时间,回到自己的部落。
这是一部德国的纪录片,不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看来昨天的日更中我猜错了,这是我查阅网络后的结果,是中央电视台引进的纪录片,怪不得纪录片中的对白是小声的英文加正常的中文翻译,我还以为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呢。
那两个上学的孩子的父亲,是村落里面唯一的将自己可以变卖的家产,卖掉而送孩子上学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村庄,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省吃俭用,才凑齐了一年又一年的学费。
那个女孩最终到达了学校,交上了她父母给她准备好的钱,学费涨了三十美元,
好在家长多给了点钱,最终保障了她正常上学,
记录片中说道她要在这里学习一年了,有床,有餐食等等;
本来学校里面招生名额已经满了,但是校长问清楚她是来自哪个地方后,破例让她入了学。
她说:“她第一次住到这么好的床”。
她在上课后不久,就交到了第一个好朋友,我真心替她高兴。
因为她之前上过一年学的缘故,所以和同学们正常的交流不成问题。
她所读的第一个学校在几年前就倒闭了,那学校离她的村落还需要步行2个小时才能到达。
纪录片中那个女孩脸上全程都是笑意,只有过河的时候,忽然一个风急浪高,独木舟差点翻掉,划桨的人死命的用高超娴熟的划船技能,将独木船给扭转过来,那时她的脸上才都是惊恐。
因为她清楚的知道,这条河流每年都淹死过多少人,
有些是船翻而丧命的,河里还会有鳄鱼,一旦落水几乎都没有生还的可能。
这样的上学之路,她还是坚持的走了下来,能够接受一年的学校教育,
她已经很满足了,她的家长们也很满足,即便是倾家荡产。
落后的文化和文明,只有通过读书和接受教育才能够打破常规,带来春风。
这个上世界50-60年代才能外界所知晓的村落,
这片个原始森林中,经常被科学家们发现新物种的地方。
就是这样落后的地方,也是如此的重视教育,期待知识。
这个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村子和家长们,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和自己不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走更好的路。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的一个故事。
在我从小长大的村子里面,也有一位老奶奶。
她也算是我的本家奶奶吧,且称她为高奶奶吧,她的丈夫是当时生产队的会计,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的丈夫辛苦送自己的弟弟上学读书,从高中到大学,一家人都穷的揭不开沟。
后来那个弟弟毕业后,不知道什么缘故,找了个读书的姑娘结婚生子,就不理会老家的一摊子事情了。
为止,这个生产队的会计很失落,对读书人有了不好的印象,对他自己的四个孩子,也就是高奶奶所生的两个男孩、两个女孩都不让他们读书,纵使那两个男孩还是个双胞胎。
后来,连最小的女孩也慢慢长大。
高奶奶想着就算是自己拼死拼活,也要让这个女儿读书。
高奶奶时常在想:“为什么那个没良心的小叔子都可以读书,自己的小女儿不能读呢!”。
于是她悄悄的攒着钱,尽管她不管家,没有经济大权,
但是她可以把家中母鸡下的蛋,悄悄藏起来,等攒一堆后,再拿到街上换钱。
农村的老母鸡也不是每天都下蛋的,所以她的丈夫从未发现过。
可是等卖鸡蛋的这些钱拿到家里之后,钱应该藏到哪里呢?
被她丈夫发现的话还会被没收,后来她想了很多藏钱的办法,
比如说鞋子里面,袜子里面,蚊帐杆里面,甚至老鼠洞都尝试过。
再后来我的母亲嫁到本村来,离她家不远,她经常来我家玩,渐渐就和母亲熟识,她信任母亲的人品,让母亲替她保管着私房钱。
等到她女儿每个月放假回来的时候,再把钱取回去,给她的女儿上学当生活费或者学费。
当然这些卖鸡蛋的钱是远远不够她小女儿的开销的,
好在高奶奶的娘家哥哥们都很疼爱她。
高奶奶在娘家,上面有4个哥哥,而她的哥哥们生活条件都挺好,都很照顾她,挂念着她。
所以每次来她家中,看望她的时候,哥哥们都会悄悄的塞钱给她,高奶奶却一分都不舍得花,都藏起来给她的小女儿读书用。
就这样,她的小女儿慢慢读完了高中,最后考的不好,读了个大专。
后来嫁到了江浙,公公婆婆据说还是当地的教师,她的丈夫对她很好,很快生了个男孩,日子很是小康。
这些都是后话。
高奶奶在那孩子还未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胃癌发作去世了,
至于她的小女儿最后几年大学是怎么度过的,我不得而知;
只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看见高奶奶端着水瓢,
瓢里面只是稀饭泡着馒头渣这样吃,
她每天还都是那样乐呵呵的。
她当时还说,胃不好,吃不了硬的东西。。。。
她经常每次身上来的时候,都痛的出不了门,央求她的丈夫,那个生产队的会计去街上药店给她拿药。
有时我在想,高奶奶要是不背着丈夫存钱,而听从丈夫的话,不让小女儿读书,她会不会活的时间更久一些?
生产队会计的弟弟要是不那么过河拆桥,不念旧情伤了哥哥的心,会不会那个小女孩(她的侄女)读书上学更顺利一些?
生产队会计的弟弟后来毕业后去了县城高中教学,等这个小女孩该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分数不够,去求生产队会计的弟弟(小女孩的叔叔)却碰了一鼻子灰,最后还是另外一位本家亲戚的帮忙,才有幸去了高中读书。
每一个让孩子读书的家长都是如此的无私,
每一个竭尽所能,让孩子多读点书的父亲或者母亲都是多么的明智;
正是家长们默默忍受的这一切压力,
才造就了孩子后续不一样的人生。
那些和高奶奶小女儿同龄的女孩们早已嫁了人,依旧被拴在了这片土地上。
世世代代的从事农业生产,而卫奶奶的小女儿成了江浙人,
高奶奶的小外甥也成了真正的城市人。
几乎没过过好日子的高奶奶,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自己小女儿的命运,
而她早早的被命运招呼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有人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想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天生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意义和经历,
比起男人来,虽然女人遭受了更多的苦痛,但是女人往往收获更多不凡的东西。
高奶奶的丈夫依旧生活在村子中,只是现在的他,耳聋的厉害,什么都听不清。
他依旧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写到此时,我的耳边仿佛传来25年前,这个老爷爷呵斥高奶奶的声音,即便是隔着1条胡同,大家也都能清晰的听到他的声音,还有高奶奶匆匆忙忙往家赶的身影。
一代又一代人,
一茬又一茬的孩子,
学校依旧挺立在那个地方,
以保障最基本最基础的教育;
那一个个匆匆忙忙接送孩子的家长们,
那一颗颗饱含期待、望子成龙的家长们,
生活终不会亏待他们。
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到暮年,衡量一个人这一生,或者总结一个人这一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孩子们的教育或者成才问题;
第二,自身是否是正直、善良的人;
如果都及格或者良好了,可以骄傲的说一声:“我这辈子真值了,没有白活!”。
看看那些辛苦工作的人们,
看着那些为了家庭东奔西跑,日夜操劳的人们,
看到那些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家长们,
我感觉满满的感动。
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做,即便是一时的轻松,也难得真正的自由;
而有些事情即便是负重前行,无比艰辛,我们咬紧牙关达到之后,也会真正的身心放松,充盈和幸福感满满。
读书教育的话题我们可以写很多很多的东西,
孩子、母亲、家长这些题材我们也可以观察出很多细节:
无私的爱是天性,只有天性和本性才能真正完美的解释出这一原因。
今早我特意没有给母亲发早,谁知早上7点半左右她都主动给我发图片了,
看来她已经养成真正的习惯,即便是我俩默默不说话,也互相关怀的习惯。
以后我绝不会故意不发,那样会让她焦虑和挂念。
做个好人,
做个拼命努力向上的人,
做个追求目标的人。
你永远都不知道福报会有多大,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也都看似命中注定。
翻山涉水来上学的系列故事,不单单向我们讲述了上学的艰辛这些故事,
更多的向我们展示了,
为了上学这样的事情,
家长对于孩子的爱,
对于孩子的前途所能牺牲的事情,
当然还有孩子自身的以苦做乐,不畏艰险的精神,
我想这是孩子们最大的精神财富。
上学的这条路上,不单单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文化、新鲜的食物;
更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一次积极向上,需要克服掉多少困难,才可以实现。
同样作为读者,
作为观影者,
我们更可以从这些主人公的身上,领会到这些智慧,
联想到自己的幸福,
珍惜幸福,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此处止笔!
李二姐写于2019-5-24 上午8: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