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坐时光机器回去,买彩票买股票买房子买比特币,那是多么地爽!知晓未来给我们带来无数暴富机会。
你说:“别幼稚了,世界上哪有时光机器?”
你说得没错,世上没有时光机器,我们也不该为时光机器而努力,我们该努力的方向是“知晓未来”。
当然,没有任何人能事无巨细,清清楚楚地知晓未来,我们该努力知晓的是——未来的趋势。
先看我们国家未来的大趋势——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了,这个趋势还将会延续下去。可以从4个方面分析:
1.社会竞争中是否价高者得?社会争竞有许多种形式,比如论资排辈,暴力强弱,先到先得,人际关系等等。这些竞争最致命的一点就是造成大量的无谓损失,也就是说社会其他人不能从你耗费的资源中受益。而价格竞争,会逼迫你创造新的社会财富,造成的无谓损失最低。中国经济基本上完成了从“认人”到“认钱”的转变。
2.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由自己负责?弗里德曼说过一句话,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中国制度设计从政府、企业包办转变到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拥有这点自由时,给整个国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活力。
3.利益平衡中是否鼓励增长?在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矛盾里,国家最终肯定了网约车。因为将新生事物排除在自己的市场之外,经济发展将可能停滞。
4.是否鼓励创新和创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重新界定分饼的方式,从而决定了饼能做多大。中国从“土地承包制”到“万众创新”、“万众创业”,饼越做越大。
中国经济无谓损失低,做事效率高,人们积极性高涨,有良好的创新条件,必将延续高速发展。
但是人类社会不是想象中的1,2,3,4,5这种线性连续化发展,而是一种不连续性发展。你看每一次天灾人祸,打断先前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是二战后出现的机遇而发展壮大的,比如美洲银行、福特。只不过,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一代一代的人也是一种不连续性发展,每一代人喜好不是累加的,都不相同。我们用微信,00后们用QQ;我们上优酷,他们上哔哩哔哩。这种抓住下一代人喜好的机会,也不可控,时间周期有点长。
那能不能抓住一个可控的不连续性发展机会?能,那就是科技。每一次新的科技流行,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世界五百强的席位在发生变化,就是科技的力量导致。
我们再看科技带来的趋势:
一、城市化
随着建筑、交通、通讯等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正在形成超级城市群,越来越多的人才精英也选择居住在大城市里。在大城市里,分工会越来越细,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娱乐,都会越来越细分,每个人都有机会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化符号。单身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因为能承受单身经济成本的人越来越多。
二、智能化
人工智能已成为最热的话题,它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我认为是弱人工智能成熟期。
说它是弱人工智能是因为它只能在一个特定领域超过人类,而无法同时在所有领域超过人类。比如AlphGo下棋可以赢我,但是跑步、写文章就比不过我了。说它是成熟期是因为行业巨头谷歌、Facebook、BAT、微软等等已开放平台、开源算法,人工智能技术被工具化,人人都能使用,人工智能成为主导设计,巨头们尽享先行者优势,分了蛋糕中最大的一块。现在利用人工智能形成竞争壁垒的机会也消失了,不过,你不用的话一定处于劣势。在未来,不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取代人的工作,而是利用这种技术的人取代不会用的人。
人工智能的核心用途是用于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现在开发和改进算法的机会微乎其微,利用人工智能的机会刚刚开始。利用人工智能不是打开水管就能用,像培养孩子,要喂养数据,给予反馈。如果你有数据,能保护好数据,并找到市场痛点,恰好大公司又无暇顾及,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有好几种,记忆预测模型、符号方法、深度学习等等,现在大放异彩的是机器深度学习,但是机器深度学习的过程不可描述,人类无法理解,这会导致瓶颈产生。也许,这不是最终的路,人工智能技术会走上另一条,成为强人工智能。但是这种技术突破还处于原始期,不是我们的机会。
三、虚拟化
google虚拟眼镜、vive虚拟头盔各种可穿戴式虚拟设备不断更新迭代,虚拟化曙光已现。许多人看好游戏领域的虚拟现实,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混合现实。你可以实时传送3D图像给别人,创造身临其境感,从而极大提升人人交互的效率。这可是一个维度的突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从网上买了家具,附带的安装说明书不再是难看懂的白纸,而是一段3D图像。如果出了点问题,还可以将安装现场发给客服,让客服手把手教你。混合现实在教育、医疗、娱乐、工作等领域有着巨大的需求。还有一点混合现实会比虚拟现实更快成熟,因为虚拟现实对清晰度和带宽要求高,而混合现实为解决现实问题可以接受较低的压缩质量。
四、积木化
个体力量得到增强,一些个体拥有强大的领导力,能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但是靠单打独斗不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事情,得像乐高积木一样拼凑在一起,完成一个大公司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未来,越来越重视协同能力。
但是看到了趋势,看懂了趋势,不等于抓住了机会。正如那句话所说——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机会永远属于做了准备,持续行动的人。行动才是下一步行动的台阶。
你也许会说,怎么去行动?抓住时代趋势,都是大公司大机构的事,我等小屁民洗洗睡吧。
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提高自己的“成长率”。我们不仅要成长,还要高的成长率。
1.我们要多用科技新东西,这是最应该做,也是最容易上手的一点,新东西只有用上它你才会理解、弄懂它。要向最前沿的人,学习最新的知识,才有敏锐的觉察力。最最重要的是行动的改变,不然我们是学了个“假习”。
2.科技是工具,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虚拟现实,都把它当成提高自身的工具,培养自己的“机器智商”。懂得驾驭机器做到人机结合,未来就拥有无限的拓展可能。
3.注重提高想象力、创新力、连结力和领导力。这四个是人类对机器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那自然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
4.终生学习,拥抱未来。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让终生学习成为常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有鉴别趋势的慧眼,不断思考未来。
二是投资有“成长率”的人、公司。
看人你看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1.他是不是一位“活在未来”的人?让现在的行动符合未来的趋势。
2.他有没有工具思维?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包括思维工具。
3.他有没有深层思维?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4.他有没有全局思维?不计较一时一地得失,分得清战术和战略。
5.他有没有通用思维?真佛只说家常话,把复杂专业的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出来。
眼光长远做事靠谱的人,才不断有新的视野和认知。
看公司你看它的增长性。仅仅是赚钱的生意还不够,甚至能长期赚钱的也不是我们要投资的目标,有“成长率”的公司才是我们的投资目标。硅谷的投资大神彼得·蒂尔在他的《从0到1》里提到,餐厅也好,电影也罢,都是“烂生意”——很多人不理解,纷纷表示“那就把烂生意都交给我吧!”这就是站没站在“成长率”的高度看问题的区别。
1.它所处的行业是不是增长的?判断大势。
2.它产品满足的需求是不是在增长?需求才是价值所在。
3.它产品涉及的科技有没有重大突破?创新是增长的灵魂,科研到市场一般有5年的时间,这也是我们布局的时间。
4.多研究,少下注。财富不是冒险得到的,相反是通过避险而来的。没研究就看不懂,看不懂就拿不住。大神格林布雷说: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
少下注指两方面——投资个数和投资金额。过于分散的投资是不可能获得高增长的;承受不了投资失败的金额会影响你的心态,心态不好大脑就不能正常思考,不能正常思考结局一般是悲催的。
中国经济预期继续增长,又处于以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浪潮之中,财富增长机会有很多。只要你能看清趋势,找准定位,布局未来,认真做着喜欢的事业,资产指数性增长是很有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