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手机不停发出“内存严重不足”的预警。确实,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手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经常卡顿。
这其实怨不得手机,罪魁祸首是我。我是个舍不得手机资料“断舍离”的人。
我平时只管用手机,很少清理。结果,我的手机里“交通堵塞”严重。
比如,我的微信里上下翻动能翻好久,让天天删微信信息的张先生,每次都“叹为观止”,连声感慨:“怪不得有时候给你发微信,你都不回,八成你都没看见呀!”
还有,我的手机里有很多很久以前的照片和视频。
仔细去看,相册里存了很多当时随手拍下、当时有用的照片,它们完全可以随后马上删掉,但我懒得管,它们就大量存在我的手机里。
还有一些照片、视频高度重复,我也没管,就这样挤挤抗抗地躺在我的相册里,任由相册里日复一日得拥挤起来。
我一般都是什么时候清理手机呢?
那就是手机发出严重预警的时候,我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重度拖延症患者”。
我能忍受很长时间的手机卡顿和预警,然后被迫开始行动,像这次一样。这种没有随手处理垃圾资料、及时归档有用资料、被迫集中处理的方法,非常浪费时间。
要是每天随手就处理,可能就是几分钟,但日复一日地拖延,最后要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时候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是几天。
我曾经在7年前,上一个电脑内存不够的情况下,趁着寒假,花了整整半个月,处理了20G的垃圾信息。
好吧,感觉很爽,也提醒自己要及时“断舍离”,也有点进步,但还是不彻底。
这不,我又一次面临“内存不足”的预警,那没啥说了,整理吧。
我这次先整理了相册,慢慢地,发现了微信的“收藏”里面也藏着大量的“僵尸”信息。
我看了一下,吓一跳,最早的收藏信息显示是14年,那就是我刚刚使用微信的时候。从14年22年,8年的时间,我的收藏夹成了一条“长龙”。
点开一些链接看,好多都显示“该内容已被删除”,我这真是“收藏”了个寂寞。
或者,点开一看,写着“目前内容暂不可见”,或者“该公众号已迁移”,或者“对不起,你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你看,人家早就“人去楼空”,独留我在这里“空悠悠”。
还有一些,是当初有用的信息,担心找不着,就收藏了,后来没用了,也没及时删除,就这样一直躺在“收藏夹”里,彼此消耗。
还有这些“亲子创意”、“手指画”等的收藏, 都是16年的,孩子当时6岁,我还天天念叨着和孩子一起玩,所以存了不少这样的“亲子活动”链接。
这又6年过去了,孩子早就对这些不感兴趣了,我还是“洗洗睡了吧”!
就像这个,这是5年前,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作业。孩子如今都上5年级了,我这“长情”也太不合时宜了吧!
还有这个链接,倒是能打开,但内容我已经不感兴趣。对“手工创意”的偏爱,是很多年前那个“文艺女青年”的执念。
如今的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心灵手笨”,根本不是“手工达人”那块料。想要啥东西,别想着动手了,还是直接网上下单来得痛快。
当然,也有一些链接,点开一看,竟然还是津津有味,但看完,还是随手删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流水才不腐。
其实回头想想,收藏夹里的信息,很多当时都没好好看,只是觉得好似有用,先收藏,想着最后再看,其实,你基本上不会再看!
殊不知,你收藏的那一次,就是你看的唯一一次!
或者,就像网上说的,你收藏了,就默认自己看了!现代版的自欺欺人!
删了两个小时,收藏的“长龙”短了好多,心里轻松好多!
留下的那些,有些确实还是有用的,有些还需要再删,我下来再慢慢处理。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及时“断舍离”,及时归档整理。
“随手就做”,最高效省力。
更引申一点,这些资料和图片,都是过去的一部分。人呀,要往前看,不要沉溺于过去,所以要及时断舍离,拥有清爽人生。
跟自己承诺:以后每天及时清理图片、视频、收藏、微信聊天,每次活动结束、每周及时归档资料!
我已经比以前有很大进步,我可以更好,加油!
再补充一点,我整理了“收藏”后,又趁着五一假期大规模地整理了相册和一些软件,清理了大概15个G的资料,然后,我好像换了一个手机,感觉很好。
写下这篇文章,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