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性化的写手
最初注意到欧阳夏丹,是在《第一时间》,清新的说新闻风格让我对她印象深刻,从而不太感冒的新闻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有独特的风格,就更容易让一个人从芸芸众生里跳脱出来,她的声音和主张,也更有机会被听到和传播。
写手,也是如此。
作为写手,在把事情讲清楚的同时,语言上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我们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也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只需要通过文字找到那些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朋友就好了。
什么是自己的语言?
那什么是自己的语言呢?首先,得基于自己的经历或体验,把自己过往的感想、想法、主张去描述出来。
不管辞藻是不是很华丽,也不要管修辞用的是不是到位,只是把自己的体验真实的做一个输出;输出时也不要纠结在文字是否流畅、优美,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感受平实无华的把它表述出来。
个性化的内容,能够引起别人共鸣,实际上本质都是真情实感,当我们能够从你自身出发来,流淌和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的时候,其实就是个性。
怎么训练呢?
有几种办法:
1、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每日笔记。
每天一篇,用自己的语言把每天听课内容的点滴进行输出,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我手写我心之所感。
2、写书评和影评。
这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当我们看完一本书的时候,不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写书评。这个书评,不是要你摘抄书里面的金句,也不是总结书里的内容,而是描述自己读这本书的一种体验,讲出自己体验当中的一些妙趣横生。我看完一个很有感觉的电影的时候,往往马上上网搜影评,打动我的也多是那些有真情实感的个性化的评论。
3、热点事件的点评。
事件时时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看到社会上的热点,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及时地记录下来,哪怕三言无语。即便你非常认同大咖的说法,也要尽量避免原封不动地照说,而要尽量加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去表达。
描述不出来怎么办?
描述不出来体验怎么办?
对于经常忽视自己感受的人,重新重视自己的体验,并将之描述出来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那怎么开始呢?
不妨从描述具体的事情入手。
比如切一颗洋葱:
老爸心血来潮,想吃洋葱馅儿的饺子,于是厨房里的我拿起几个拳头大的紫色洋葱,剥去外面干硬的老皮儿,洗得干干净净,放到案板上。先一刀切去根儿,再一切两半,放倒,让它稳稳地趴住,容我细细切片:洋葱白紫相间、水分真足,切没两下,空气中就弥漫了它的“杀气”,我不禁泪如泉涌。
偏偏老爸还打趣地问,这么大,咋还哭?
“我爷爷给我托梦,嫌你没给他烧纸!”
(爷爷故去多年,从小跟他长大的我,突然想起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