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整天待在自己的小屋里面 ,他很想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份工作。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他的朋友可以担保他是一位非常认真并且对社会有用的男人。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这应该是一种神经症。即使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样也许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了,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鞭笞。
假若如上述所言,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但是那岂不是很奇怪。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末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归因于过去,觉得有因必有果。
但是换一种思维,上述主要归因于外部条件,是客观因素导致了这个人闭门不出,害怕与别人接触。如果归因于主观因素,即个人心理。或许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
这个人并不是闪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把自己搞成了一个矛盾体。
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这个人所感觉到的不安或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
即否认心理创伤这个理论的存在。当然,两种理论各有不同,第一种原因论可能会使你自己感到来自心灵上的安慰,而第二种会让你进步,改变你目前的状况,让你自己变得更好。并不能说明哪个论调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