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北京遇上西雅图2》就是冲着汤唯和吴秀波去的。其实第二部的故事和北京或者西雅图毫无关系,套用这个名字无非就是个品牌效应。而且副标题取得也毫无片中弥漫的诗意。
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去看了下豆瓣评分,居然只有6.9,这与我的感觉稍有落差。也许很多人被其中硬植入的广告给恶心到了吧。但作为爱情文艺片,本身票房就很难和那些卖特效和大牌的爆米花片相提并论。我觉得引入一些植入广告也很正常,只要广告植入不要太硬不影响剧情,还是不会影响我对这部片子的判断的。也许我算场独立型人格,比较不容易被背景影响吧,我认为《北西2》的广告植入还算正常,我给8.5分。好,下面开始今天的内容。
(以下内容也许会涉及到轻微剧透,如果你还没看过的话,可以去电影院先看一下。无所谓的小伙伴可以继续看下去。)
.
.
.
相信很多看过的小伙伴会跟我一样,被秦沛和吴彦姝扮演的老夫妻感动到流泪。而且是那种说不出的,像是沉积在湖底多年的淤泥,被一种力量重新翻搅上来,浑浊却又熟悉。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大牛这条“治愈之路”。
作为辅线,老夫妻的戏份可以说为整部戏增色不少,但与主线脱离,单独来看的话,就会显得感动有余而内容不足。同样没有王太太和她儿子浩浩的这条辅线,大牛的心灵治愈之路也就不会交代的如此完整。
作为一个亲密关系恐惧者,大牛一方发现自己有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而童年的阴影又使他建立起了对亲密关系的防御机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不可靠的。特别是亲密关系,他拒绝在亲密关系中更进一步,害怕婚姻与承诺,这种防御机制使他避免从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
.
毫无保留的把心交给一个人,就害怕有一天,得自己疗伤...
—— 大牛
大牛的治愈路线大致分为三步:首先,林唐老夫妇的定位相当于治疗师,老夫妇接纳了大牛,并用自身告诉大牛,可靠的亲密关系还是存在的;第二步,在浩浩身上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出现共同命运感,并开始正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矛盾;最后,与姣爷的通信则是一个完整的实现大牛自我转变的复健过程。
大牛与姣爷的通信原本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主人对她俩开的玩笑,却由此串起了整个剧情。说是她俩的通信,不如说是他们各自与各自的对话。起初通信,他们各自投射了想象中的对方。大牛想象中的姣爷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妹;姣爷想象中的大牛则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为什么偏偏是大学教授和学生妹?
从投射原理上来讲,人们投射的东西往往和自己的认知和经历有关。所以从他们投射的对方影像上可以知道他们缺少什么。姣爷的生活一团糟,她希望有一个有学识有阅历的人来指点她;同样,认为人心险恶的大牛,会希望对方是单纯的,会依赖他的。
随着“治疗”的深入,书信的疗效也慢慢体现出来。大牛和姣爷从彼此误解慢慢发展成了彼此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此时危机也出现了——书信中断了。眼看着,对大牛的治疗刚见起色,导演当然不愿意让努力白费。所以,在这关键时刻,导演想起了浩浩这个小孩。
观众原本以为浩浩只是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小鬼,殊不知,他才是大牛治愈之路上的关键人物。就像知识需要内化一样,之前老夫妻再恩爱也是老夫妻的,大牛自己还没正视自己的矛盾。直到他在浩浩妈面前帮浩浩说出真实想法后,大牛算是可以正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与害怕了。
试想,如果没有浩浩这一出,大牛很可能会认为姣爷断了书信是因为对方有了新欢,从而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不可靠”的认知。
所幸,大牛最终还是遇到了姣爷,完成了治愈。
虽然剧中两人书信这么多次还不用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聊天的设定有些假(还记得姣爷第一次寄书要多少钱吗)。但看爱情片还带着逻辑感,也难怪你一直单身了。不过作为一部治愈系爱情片,它也不是完全脱离实际的。我们有时会像姣爷,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更好地生活,却不知不觉变得贪婪。有时我们又是大牛,孤独,想用放浪赶走寂寞,却发现除了空虚还是空虚。
林爷爷当年用十几头驴作聘礼,把唐奶奶娶进门,没有结婚证,非法“同居”半个多世纪,却也能羡煞旁人,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婚姻这个结果吗?我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陪伴。
.
娇爷说:你要是不再试,又怎么知道那是不是最对的人。
——姣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