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寒极置海涯,张灯画福为春华,今日大寒
今天是2025年1月20日,阴历腊月二十一,甲辰龙年,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
大寒正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唐朝曾有诗人写,“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天寒地冻,保持本质,不凋谢。大寒来临之际,更能体验到冬日的清冷之美。清代的张维屏,曾留下这样一句诗。“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在前人眼里,大寒的“寒”,深藏有新春的消息,这是一个否极泰来的转折点。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高低曲直,人间冷暖,要的就是不断变化的经历,感受的是悲喜交加的过程,当你坐下来静静地看这个世界时,煮一壶茶,看着茶沸腾的烟气,闻着煮出来的茶香,踏实与平和之感油然而生,期待新年欢聚!
下面欣赏几首描写大寒节气的古体诗词,感受一下古人们在这个节气时的心境。
《和仲蒙夜坐》
宋 ·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二月大寒偶书短句》
宋 · 强至
上天谁与问,四序曷相干。
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
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
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
《读书堂五首》
宋 叶子强
少长事壮厉,意气弥九州。
鞭车踏长路,渠料能夷犹。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须匪所强,此售宁或求。
犹有读书心,大寒索衣裘。
贱嗜匪贵献,一拂销百愁。
宝此清净退,相从赋归休。
农圃雅所问,同一壑一丘。
《岁寒知松柏》
宋 ·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
宋 赵蕃
旧说洛阳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风。
只今政教通南粤,亦有大寒桑树红。
《留别兴安唐叟元老推官 其二》
宋 · 邹浩
风前火烈逢真玉,雪后大寒见老松。
携得此心归北去,与君无处不相逢。
《梅花 其一》
宋 · 王铚
孤高来处自天人,末上常先万物新。
不有大寒风气势,难开小朵玉精神。
冰溪影斗斜斜月,粉镜妆成澹澹春。
直伴东风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尘。
《游慈云》
宋 · 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便,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大寒雨》
元末明初 · 刘崧
阴雨先晨作大寒,东归道路恐难乾。
故园梅树花开未,犹拟春前十日看。
《辛亥大寒梁塘道中有作 其一》
明 · 庄昶
春暖秋凉自不难,梅花何爱雪边看。
自知不及尧夫老,今日梁塘是大寒。
按照惯例,每逢节令作诗一首:
《大寒2025》
梓 健
朔风寒极置海涯,
张灯画福为春华,
东品纯米大吟酿,
痴攀高粱琼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