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次爱情,都是为了创作灵感,灵感没了,爱情也没了。对吗?”
“对。”
“所以你不仅是一个危险的作词人,更是一个危险的情人。”
这是电视《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一开头林放和程韵的对话,迎面而来的气息便是,林放是一个为了创作灵感而寻找爱情的男人。立刻想起十几年前看过的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好像张小娴不是这样写的。但因时间久远,很多情节都已模糊,为了验证小说中林放是否有说过电视开头那样的台词,我又熬了一个晚上把小说重温了一遍。对,我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看某本书仅仅就是为了一句台词。
1
小说里的确没有那句台词,故事情节也不完全一样,但林放与程韵的纠葛却是一样的。一个是独立自信的女孩,一个是才华横溢的作词人,相互爱上了。然后,一个总是无端的自卑与不信任,一个裹挟着血液深处的不安全感,这样两种有特质的生物结合,结果便是,无言的等待与没有征兆的失踪在两人之间无限上演。
为了林放的一个电话或讯息,程韵可以两天三夜甚至一个星期守着电话,为那一声“滴”心情跌宕起伏;为林放无意的一些行为,总自卑地感到自己不如他的前女友,甚至好多次被无意识地牵引着来到她的窗下;故意消失多日以此检验林放对她的在乎程度,结果等她自己投降再回到林放身边时,却可笑地发现林放根本就没发现她的“失踪”……诸如此类,自编自演着一幕幕荒唐的剧情,自信与主见荡然无存。
林放是爱程韵的,他把对程韵的爱与思念都写在了纸飞机上,而不是语言与行动。程韵从东京回来,他忘了去接,却在家里与朋友聊天;说好的一起度过跨年之夜,他却失约,理由是灵感来了,他在家里为程韵写歌词;创作遇到瓶颈需要静静,不言不语玩“失踪”;与“天后”日日夜夜七天,只是因为他能治愈她的眼泪,她能给他创作的灵感,而他不能理解程韵的“想多了”……
每一次,他那大词人的随性与不羁总是让她本已不堪一击的自卑雪上加霜。而他,玩着“把爱写在纸飞机上”的套路,恃着“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借口,心安理得地把程韵的爱踩在脚下。爱也爱了,恨也恨了,嫁给爱情的女生,自己也不知道,一次次的卑微,在这场爱情里,最后她已低到了尘埃里。
在一次次的挣扎与绝望后,她终于绝决地转身,离开,不留一丝念想。或许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可她不,你的爱情不是为创作灵感而存在的吗?你用我们的爱情成就了你的词,那我就把它发挥到极致,我用我们的爱情成就我的小说,方才不负你大词人的“爱情灵感”说。
于是一年后,就出现了本剧开头的对话,著名词人与畅销书作家的对话。没有卑微,只有自信,就连空气都是那么和谐。
或许有人会说,林放说的“每一段爱情,都是为了创作灵感的需要”不是他的真心话,而是他极度的不安全感让他不敢承认自己内心的真爱,他才是真正爱着程韵的。好吧,或许是真的,但那样的爱情,不是爱,而是虐。你真的确信,在爱情里,被虐得低到尘埃里,坚持在原地的你快乐吗?
2
想起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中的七月,从高中时就爱上了家明,认定一辈子就是他。就算后来家明背叛了她,她也不想,或不敢去揭开它,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她的爱情。就像一粒沙子,家明轻轻一吹,她便落在脚边,或许不会踩上去,但谁会在乎那脚边的沙子。七月以为,只要她在那儿,爱情就在那儿,家明就在那儿。于是她把眼泪留给自己,把笑容留给家明,她委屈求全,她卑微,她坚持。
她终于留住了家明,但也终于在留住家明的那一刻,她决定了离开——不再继续做一粒爱情里的沙子。她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种家明得不到、也给不了她的生活。对谁都好,各自思念好过相互埋怨。
3
曾经有一大学同学,当时特别不能理解。大四时,爱得要死要活的男朋友突然有一天跟她说,自己要出国继续深造,所有手续都准备好了。而当时她已经在国内找好了工作。这就意味着两人在好几年的时间里,相隔异国。她说当时的她并不是不能原谅他的出国,而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商量,他对这份感情的轻视。
时隔几年,他回国,还爱着她,她也爱着他。他求婚,她留给他一个华丽的转身和背影。同学都说,既然相爱,何苦折磨。可她却说,她不想让她的爱情,在同一个人身上,第二次卑微到尘埃里。就算相爱,她也宁可选择相互怀念。至少,她永远能做她自己。
突然,我觉得她的选择是明智的。在同一个人身上,相同的事情总是能重复上演。看过太多为爱失去自己的姑娘,起初是那么可爱,可渐渐地深陷在爱情的泥沼,迷失了方向。在感情的天平上,卑微到了尘埃里,还擦干眼泪强笑着舔舐滴血的伤口。
讲真,这样的退让只会吓跑你的爱人,在感情的世界里,爱情从来不等同于怜悯。
所以,不如学学程韵,该离开时不要犹豫。他拿你们的每一次“遇见”当作作词的灵感,你就拿你们的每一次“相守”成就小说的桥段。再次相遇,就算仍旧爱得波澜起伏,也能一笑而过。
毕竟,“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当作歌词听听就好。为这样美丽的谎言买单,却是谁也没这个义务,就算很爱很爱,也请记得,你要做好你自己。
文|微克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