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之争霸天下》(四)
第四章 报恩
眼见天色黑了下来,张婶道:“我先去做饭,大牛,你陪林小哥说说话。”
张大牛应了一声。
而林天从张大牛这里也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信息。主要是这里太偏远了,而且又穷,再加上作为底层人士,哪里有多少有用的信息。
晚饭很快就做好了。
林天看到眼前的饭菜,内心不由得一苦。这哪里是能吃的东西?除了有一点野味外,其他的在林天看起来,拿来喂猪,猪估计都不会吃。
而一旁的小孩子则是都流起口水来了。
而一家人见到林天没有动碗筷,他们也没动。
张婶也许是看出林天内心的想法了,道:“山野村夫,没有什么拿出手的,还请先生谅解。 ”
林天连忙道:“张婶哪里话,在下得你收留,已是万幸。二牛还小,他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一点才对。”说完把那盘野味向二牛身边端了过去,而他自己也是盛了一碗野菜汤喝了起来。
二牛是张大牛的孩子,也就七八岁的样子。
张大牛道:“这使不得,这要是传出去,我们一家人还怎么在这张家村立足?”
林天道:“张大哥,小孩子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要跟上。”
林天喝了一碗野菜汤后,实在是没有胃口了。
一顿晚餐就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中结束了。
晚上,张大牛给林天安排了一间茅草屋,让他在这里休息。
林天估计也是累了,也没有推辞,于是向二人告谢后,则是去休息去了。
只是刚躺下去不久,就感觉到蚊子嗡嗡嗡的叫声,让林天感觉到了一丝厌烦。
从戒指拿出花露水喷了一下后,这才感觉差不多了。
林天躺在木板床上,开始思考起下一步的行动。而自己现在在这个时空一无所有,而三国时期说是世家的天下也不为过。
寒门是很难进入世家的法眼的,哪怕你再有才。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十分的难。
哪怕像鬼才郭嘉这样的人才,在曹操那里也只是一个谋士的身份。尽管曹操对他十分的倚重。
而自己想要在不久后的乱世生存下来,靠什么?实力?名声?还是其他的?
林天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点子,那就是名声。像刘备这人可是靠着自己的名声,拐到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所以,林天决定先试一下。
想完这些,林天终于呼呼大睡了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天道:“张大哥,我原本今天该离开的,但是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而我林天受了张大哥的恩惠,自当报答。”
林天还没说完,张大牛道:“先生能来俺家,已是俺的福气,何提报答之事?这是看不起俺们农民吗?”
林天连忙道:“张大哥哪里话?我本来身无长物,身上也只有从恩师那里学来的一些知识,所以,我决定花一点时间教二牛几天,希望他将来能也读书识字。”
张婶颤声道:“先生,这如何使得?”
古代对知识的垄断,底层农人想要读书识字,那可是相当困难的,一般的家庭哪里负担得起?
林天道:“就这样说定了,还望张大哥莫要推辞。”
似乎是看出了张大牛的窘迫,张大牛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识字,这样就有机会鲤鱼跃龙门,改变自己的命运。
林天又道:“我教书不需要纸这些,张大哥给我准备一块稍微平一点的木板或石板即可。这个应该没问题吧?”
张大牛连忙点头道:“没问题没问题,娃他娘,快去准备。”
找了好一会儿,只闻见他们拿出了两块半大的木板。林天接过木板后,道:“我们去外面吧。”
林天从厨房那里拿了一根烧了半截的小树枝就带着二牛去到外面。
而这时林天也看到有五六个小孩子也来到了这里,估计是来叫张二牛玩耍的。
而张二牛显然也是有一些异动。林天道:“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学习吧。”
只见张大牛大声道:“你们这群兔崽子,今天真是好运气,有先生教你们读书识字。”
只到能读书识字,那群孩子明显是十分的高兴。
林天道:“好了,大家坐好。下面我开始讲课了,课上不要交头接耳。”
林天只见下面几人在那里坐得笔直,林天道:“我辈读书识字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的孩子明显还不明白林天要说什么。
只见林天一脸严肃地道:“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也许你们现在不明白,但是希望你们能记下来。现在我教一遍,你们读一遍。”
说完林天在木板上使用树枝写了出来。写完后,林天就让这些孩子跟着他读了起来,一直到背完后,这才下课。
这四句乃是张载《横渠语录》中的。以前林天看小说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几句,觉得十分的不错,于是就记了下来。而且还专门去查了一下。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
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