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微信群里,有一位妈妈说出了她的困惑:你们觉得,要不要给孩子报绘画班?
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这位妈妈3岁的儿子和她5岁的侄女一起画画。
侄女的画色彩丰富,构图和谐,把整张纸都画满了,用这位妈妈的话来说就是“非常完美,赏心悦目。”
相比之下,儿子的画就非常简陋了,画纸上只有一个火柴人,圆圆的头下面是用几根竖线代表的手和脚,连头发都没有。
看到两个孩子的画差距那么大,妈妈开始焦虑了,“侄女上了一年的绘画班,就能画出这么棒的作品。我要不要给孩子也报一个呢?”
很多妈妈都会有同样的困惑。特别是绘画班的人来宣传时,看到那些上过课的孩子的作品,再看看自家孩子那随性的涂鸦,我们便会动摇,“给孩子学一下会不会比较好?说不定将来绘画能成为他的特长呢?”
然而,给孩子报绘画班是一件特别需要谨慎的事。因为我们对儿童画存在太多的误解。
如果不把这些误区厘清,我们就没办法在鱼龙混杂的绘画班里挑选真正适合孩子的,甚至会因为错误的教学方法,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所以下面,小样妈就先给大家梳理3个常见的误区,再分享4个正确的引导方法。
误区1:孩子画得好,是因为学过绘画技巧
前面的例子里,妈妈认为侄女画得好,完全要归功于上了一年的绘画班。其实她忽略了两个孩子巨大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即使侄女没有上过绘画班,她的画也会比3岁的儿子强一大截。因为儿童的绘画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从“不像”慢慢变得“越来越像”。
根据学者的研究,0-6岁的孩子在画表征性作品时,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
0-2岁:早期涂鸦期
这个阶段孩子的绘画作品,在成人眼里就是一些杂乱的线条。
孩子会从最初的向下画线条,到左右横扫,最后出现有控制的螺旋线条(一圈圈地画圆)。这个发展过程和孩子对手的运用能力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这些看似无意义的涂鸦,有时还包含着孩子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小鸟向上飞的轨迹,或者球来回滚动的痕迹。
2-4岁:对写实主义表征的探索期
孩子可能出于偶然,在画纸上画了一些线条。这些线条激活了他们过去的经验,还有头脑中已有物体的形象。于是他们会指着几个圆圈说,“我画的是布丁和盘子。”
很多妈妈会发现,这一时期孩子的作品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小人没有身体,只有脑袋和脚。这是完全正常的,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并不需要去纠正他。
也许在我们眼里,绘画只是在白纸上画些线条,涂上颜色,但对孩子来说,画画却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是孩子精神活动的产物。
他们要先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感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然后在绘画时寻找恰当的元素和特征,把内容表达出来。
2-4岁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还很有限,受此影响,他们在画画时经常会丢失一些重要的细节,造成我们眼中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像大人一样画对、画好。
4-6岁:理智写实主义时期
随着认知的提升和绘画经验的丰富,这个年龄的孩子越来越能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加上他们很希望别人能看懂自己的画,所以会画一些带有模式的图像。
比如用太阳、云朵代表天空,用基底线代表地面,还会画非常相似的房子、花朵、小鸟等。
通过分析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我们就能明白群里那位妈妈的儿子和侄女,两人的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这不只是有没有上过绘画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希望3岁的孩子学一些绘画技巧,就能画出5岁孩子的画,这种期待是不现实的。
误区2:只关注作品,不关注画画时的心理过程
我们在欣赏画家的作品时,关注的从来都不是画得像不像,而是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可是我们在看孩子的画时,却总会用“像不像”来评判画的好坏。
其实绘画和语言一样,重要的不是笔触、辞藻是否优美,而是表达和创造的过程。
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我很早就可以像拉斐尔那样画画,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孩子的画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的表达。同样是画一只小狗,因为经历和感受不同,孩子就会用不同的绘画元素去表达他们头脑里的那个小狗形象。
也许画的不像,也许少了尾巴,但却是孩子忠于内心的创作和表达。
如果我们只关注结果,孩子画得不像就批评,或者拿一本画册让他照着画,时间长了,孩子就只会模仿,大人没教过的,他就什么都不会画了。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长期来看,只会让孩子丧失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形成思维惰性。
误区3:用简笔画教孩子画画
这是很多家长,包括一些绘画班普遍存在的错误做法。
其实简笔画并不是儿童画,而是成年人对物体的形象进行简化后所呈现出的一种绘画形式。
因为成年人和孩子的思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简笔画和真正的儿童画也是截然不同的。
用简笔画来教孩子画画,不仅会抹杀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为孩子不需要创造,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还会阻碍孩子认知世界、思考和组织经验的过程。
我们一定要明白,画得好不好不重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学习观察、提炼和总结特征、创造性地呈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4个方法,帮孩子提升绘画能力
弄清楚了上面这3个误区,你可能会问,“那对孩子画画这件事,我们是不是就完全放任不管了?”
并不是这样。孩子是绘画的主体,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能教,什么都不用做。如果我们能用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方式去引导他们,给孩子一些支架式的帮助,那对孩子认知能力、绘画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4个方法,给妈妈们提供一些方向。
1、 保护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就像我们学英语时,愿意开口说,比说得对不对更重要。孩子画画时,保护他的兴趣也是胜过一切的。只有感兴趣,孩子才有动力坚持下去。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避免随意评论孩子的画。画得不像,画得不对,这些话千万别说出口。我们只要表现出对孩子的画感兴趣,很开心看到他能专心、愉快地画画就可以了。
其次,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准备一些绘画材料,让他用不同的形式画画。比如用手画画,用海绵画画,用树叶拓印等。
用海绵画画
这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觉得画画是一件不受拘束、充满无限可能的事,还能帮他熟悉绘画材料和工具,丰富经验,给他提供更多的启发。
2、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是绘画表达的基础。很多孩子不愿意画画,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所以不知道画什么。
因此,在孩子动手画画前,我们要先带他做一些观察、体验和学习。比如春天到了,我们可以去公园观察花朵。看看不同的花朵是什么颜色,花瓣是什么形状,闻起来是什么味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还可以通过绘本、纪录片,观看花朵绽放和凋零的过程,读一些和花朵有关的故事。
当孩子对花朵有了全方位的感知,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在画纸上画出独一无二的花朵,而不是简笔画中千篇一律的花。
3、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常说,绘画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在画画的时候,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为了让孩子的创造力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可以用添画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给孩子一个基本的形状,让他填上几笔,把形状变成不同的事物。
比如给孩子一个圆形,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把圆变成太阳、饼干、荷包蛋、汽车、小鸡等等。
4、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画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年龄小的孩子尽管画得很简单,但他们却能根据画面讲出很多的内容。
一个圆圈加一团黑线,孩子可能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这是小朋友在吃草莓味的蛋糕,蛋糕很好吃。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这样,特别喜欢对你解读他的画,这可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绘画和语言都是用符号表征意义的方式。
通过讲述自己的画,孩子不仅在练习使用两套符号表达自己,还能借此梳理画面的内容,使绘画的意义更清晰,思想更深刻。这对孩子绘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画,还能让我们做一个很好的听众,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同时增加他画画的兴趣和动力,提升他的自信心。
错误的绘画教学方式,仅管能让孩子学会模仿,画出看起来还不错的画,却要付出扼杀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巨大代价。
好的教学方法,能打开孩子思想的翅膀,让他多掌握一门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语言。
相信看到这里,你对要不要给孩子报绘画班,以及如何选择合格的绘画班,已经有了答案。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自由创造的童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日本画家、儿童教育专家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