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妮妈妈的原创】
《红楼梦》书中最可怜的人物当属英莲,就是后来薛蟠的“屋里人”香菱。
香菱具有诗书气韵、温柔安静,其美貌超越大观园一些主子姑娘,却落个“菱花空对雪澌澌” ,终被薛蟠正室夏金桂折磨致死。
到死香菱也不知自己故乡在那儿,父母是谁!
香菱的身世和遭遇令多少红迷叹息流泪!
香菱原名叫英莲 ,是乡宦甄士隐的独女,从小被父母爱如珍宝,娇生惯养到三岁,逢那年元宵佳节,被家人霍启弄丢,落入人贩子手中,香菱自此过着非打即骂的日子。
我小的时候,读到这些,心里只恨霍启,“霍启”即“祸起”,恨他粗心大意,恨他因为小解不小心弄丢了英莲,致使英莲落入噩运,(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关于英莲丢失,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士隐命家人霍启(祸起)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这些内容,对霍启恨的感觉越来越淡,倒是真真恨起其父甄士隱来。
我觉得导致英莲被丢的罪魁祸首是英莲的亲生父亲甄士隱!
依照曹雪芹老先生的说法,如果人按照财富的拥有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贫,二是富,并说,贫者为衣食所累 ,富者又常怀不足知心 。
甄士隱身为乡宦,谈不上富甲一方,却也富足殷实,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作为中产阶级的甄士隱没有不足,他特别安分、知足,他不念功名、秉性恬淡,意思是不管闲事,日常以观花修竹为乐,天天酌酒吟诗!
对于甄士隱这个人物的描述, 曹雪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笔墨,说他“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稼穑就是种植与收割的意思,通过这几个字,就可以判断甄士隐已经活成神仙 ,根本不懂生活、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接地气,也谈不上对自己或他人生活上会有什么照顾与责任。
他与夫人膝下无子,半世才得英莲这一个女儿,心里也挚爱如宝,但是,行起事来不得不说太粗糙,太轻帅!
既然甄士隱夫妇对独女如此珍爱,旧时侯,即便女人不方便出门,夫人不能亲自带孩子出门看灯,做父亲的甄士隱应该陪女儿去吧,毕竟元宵佳节一年一次,如此爱女儿缺不懂得陪伴。不去也罢,应该关照家人并奶妈一同照料女儿前去看灯,怎么能只让一男仆独自带女儿去看灯?而且书中描写看灯至半夜,时间很长。霍启要小解,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才不小心丢了女儿英莲!
让一个男仆人独自带三岁的女儿晚间去看灯,还到大半夜不回家,你作为父亲能坐得住?
让男仆人独自带英莲去热闹人多、人多自然乱的地方去玩耍,是甄士隐第一个错误又轻率的举动,用现在的话说是脑子进水了!
一个男仆人带 女儿晚间在外面玩,你还能安心作诗喝酒,难道又和什么不懂感恩的类似贾雨村的酒肉朋友烛光杯影?
还有,作为夫人的甄家娘子,你俩心也太大了些!
不幸的是,女儿真的丢了,甄士隱从此劫难开始了!
难道甄士隱不需要为独女丢失的事情负责吗?
且看接下来的日子 ,甄士隱一家的房子,因葫芦庙炸供失火,本来拥有田产,即便是房子着火了,田产总之还在,还可以通过劳动或管理劳动者的劳动让生活从此新开始,怎样也比刘姥姥家境好很多吧?根本无需变卖田产投奔岳丈!
投奔岳丈是他第二个愚蠢的举动!
古语道:“穷死不种丈人田 ,要饭绕过丈人家 ”。命运不济的他又遇到了庸俗到极致的丈人,贪财又势力的丈人看他落魄无能的样子自然来气!
庸俗的丈人只些许他些薄田朽屋,也不无道理!其实,他早已对这个落魄无能、不接地气的女婿失去了信任!
甄士隱的财产被丈人半哄半赚了大半!我看丈人也许是为保全自己的女儿,日后还有一些储蓄在自己手里,免得被这个无能的女婿二度败光!
末了,甄士隱果真继续败落,他不找自己的原因 ,却为自己“投人不着”而生气,他看不到自己的不懂耕种、不懂生活,面对生活需要重新规划并付出辛苦的时候,只会用文字抒发吃饱无忧时才顾得上的情怀的甄士隱,是无能为力的!
看到甄士隱提不起来的样子,本来就缺失悲怜之心的丈人,自然有了现成的话,人前人后讥讽他不会过活,一味吃喝等,丈人的行为语言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一向清高的甄士隱,哪里受得了丈人的讥讽,自然积累了许多怨愤,身体健康情况日益糟糕,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 ……
一日闲逛,甄士隱遇到了跛足道人,被他的四句“好了歌”震悟,登时以为自己看破红尘,随跛足道人一走了之,做出了“抛弃妻子”的行为!
不得不说甄士隱又是一个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男人!
好在甄家娘子继续被其父收留, 日间与丫鬟做针线贴补家用,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不得不说甄家娘子,面对失去女儿和丈夫的日子,表现还是坚强的。
甄士隱不能像往常饮酒作诗,观竹赏花,不能与文人杯光交错,需要劳动致富的他, 精神就坍塌了!
面对这样的没有责任心、不能吃苦,又不懂人情世故,又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男人,遭遇丢失女儿的劫难,难道性格能摆脱了责任吗?
2020.10.2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