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现“高层次人才候车区”, 别是形式大于内容

近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车站现“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齐齐哈尔南站工作人员表示,“高层次人才”不是车站自行定义,而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认定,如果符合政府对于相关“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并具有相关的证件,那么就可以在“高层次人才候车区”进行候车或者休息等待。该工作人员还介绍,南站“高层次人才候车区”于去年设置,该候车区的座椅在20个左右,就像母婴候车区,是单独设置的,并不影响其他旅客候车。车站候车室的座椅在一两千个,非常充足。

这个解释已经说清楚了,即“高层次人才候车区”并非有意将乘客分为三六九等,是为落实尊重人才的政策,并不挤占其他乘客的资源。类似的政策早就有过,2020年7月,西安一家医院因张贴了“高层次人才优先”告示,上了网络热搜榜。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告示是6月份的时候贴出来的,也是西安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其中的一项,目前并无病人投诉。

我们能够理解当地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才高度重视的态度。希望通过这个举措表现对人才的细致关怀。“高层次人才”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理应得到善待。尊重人才没有错,但是应该注重实际意义。

人才这一定义应该是多元化的概念。不同的认定标准所选拔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同的。按照当地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只有126名“人才”能够用上这个候车区。难道一个城市的前途命运真的会因为优待126人而发生改变吗?126名“人才”在一年中到该站候车的次数又能有几次呢?可见这个候车区使用效率并不会有多高。然而这种常年挂空牌子的区域反而伤了更多的旅客的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