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小镇的雨总是给人一种静悄悄的感觉。大概声音都被大海吸走了的缘故吧。住到东京后,最让我吃惊的莫过于下雨的时候,那“哗哗”的雨声,声音好像特别大。”
——《鸫》
一周又过去,工作上有很多烦心的事
几度皱眉,几度说服自己
好在七天终于过去了
然后又会是七天
... ...
一直找不到请假回家的时机,
却总能找出去隔壁图书馆的时机。
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特别于我而言。
这周看完的又是日本作家的作品
《鸫》——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1989年)
鸫是一名十八岁的少女,自幼体弱多病,在家人的宠爱呵护中长大。表亲玛利亚和鸫是发小,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在东京读大学的玛利亚接受了鸫与其姐阳子的邀请,前往西伊豆过暑假。
一个在美术馆工作、名叫恭一的青年突然闯进了她们三人平静的生活,鸫爱上了恭一。一群暗恋鸫的不良少年伺机将恭一痛打一顿,继而杀死了鸫的爱犬。鸫为了报复,用尽气力挖了一个大坑作为陷阱,自己因此病倒。
假期结束返回东京的玛利亚收到了鸫的一封信,内容貌似遗书。无比担心的玛利亚立刻打电话给鸫,听筒里却传来了让她深感意外的声音,原来鸫已经痊愈。
鸫。她住在家庭旅馆最好的房间,父母健在、对她迁就宠溺,姐姐阳子温柔体贴,恋人恭一善良包容。
鸫。自幼体弱多病,长相美丽,脾气火爆,想法独特。她不背负沉重的创伤,不经历暗黑苦闷的折磨,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明亮、美好、易逝、至情至性,像上帝精心创造出来的洋娃娃。
除病魔缠身外,在鸫身上其他的每一点都让我羡慕。
这就是我想成为却成为不了的人呐!
我想象不出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会是怎样的。
《鸫》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
还没来得及看,除了没时间这一借口外,更大的原因是不想限定那个我脑海中的画面:
“西伊豆的海滩、旅馆、鸫、阳子、恭一、姨夫姨妈、和妈妈一起等爸爸的日子以及叫小小和权五郎的两只狗,还有我那逝去的青春。”文章以玛利亚为叙事视点,回忆、赞美青春。
感谢吉本抛弃了对沉重死亡和疏离人际的书写,而是赞美了潇潇洒洒青春。
青春是个什么东西?
20刚出头的我,能感觉到却无法言说。
“这样的场景,在秋天和冬天也同样上演着。但不知为什么,当我会想起来的时候,却好像总是在夏天似的。”
——《鸫》
这是一本值得夏天,特别是南方高温天看的书
送给你和我
每当生活中遇到不顺的时候
妈妈就会对玛利亚说的话
“总是那样满腹牢骚、委屈抱怨的话,
一直到死都不会觉得满足的,你呀。”
现在还是像冬天一般的春天,然而这是一篇写于去年夏天的一篇文章。
文/©黑洞<
图/网络<
微信公众号:吃不掉的黑洞(oneblack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