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一直以为,只要生病(感冒、咳嗽、拉肚子……)就要去看医生,就要听医生的话,乖乖吃药。
怀孕的时候,有一次重感冒加咳嗽,因为吃药会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就一直扛着,多喝水,清淡饮食,扛了几个月竟然好了。那时才认识到人的身体竟然可以自己抵御疾病。
娃出生后,对于生病吃药这个事更是谨慎,希望生病后能食疗的就去食疗,生怕药物会带来后遗症,于是开始去了解一些养育护理知识。
慢慢地才认识到原来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呕吐,拉肚子,发烧这些我们常见的病症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为了将病毒或细菌等排除体外,发烧是为了病毒或细菌烧死。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其实就是帮助我们的身体抵御外敌入侵。当流鼻涕,咳嗽,拉肚子,发烧等常见病症来临,我们首要做的不是止咳,止泻,退烧,如何消除病症,而是消除病因,适当休息饮水放松心情提高身体免疫力。
回忆我家宝宝出生至今, 生病的次数并不多,能够通过食疗的我一般不会给他吃药,比如,感冒了就多喝白开水,每天吃一个盐蒸橙子,不用吃药,没过几天就会痊愈。我家宝宝最常见的就是腹泻,最早腹泻是在四五个月的时候,还没加辅食,那时就给宝宝喝煮苹果的水,一两天就好了。
记得今年十一前的一两天,宝宝十六个月时,天气突然转冷,那天风很大,我照例带宝宝在小区里玩,照例穿了长袖但多加一个马甲,结果中午回来午饭后就开始上吐下泻,本打算十一出去旅行,这下好了,计划要泡汤了,先把宝宝养好再说。这次病因,显然是宝宝受凉了,立马通知宝爸下班后从附近的药店买丁桂儿脐贴(驱寒止泻)和口服补液盐(防止严重脱水),饮食上只给宝宝喝白米粥,自制酸奶加益生菌(宝宝不怎么喝益生菌泡的水,喜欢吃酸奶),晚上睡觉的时候用小热水袋给宝宝捂捂肚子,双手搓热顺时针给宝宝按摩按摩,就这样没有去医院,两天就好了,恢复正常的饮食,十月二号也正常出去游玩。
小孩肠胃娇嫩,肚子要注意保暖,吃东西也要注意,尤其是冬天,前一段时间,晚上我和宝宝都喝了挤的鲜橙汁,当时自己下肚都觉得冰冰的,很是犹豫要不要给宝宝烫一下,自己有点犯懒,结果旁边的老公也说喝点应该没事,睡前我就感觉肚子难受,疼痛,很是担心宝宝的肚子是否也难受,结果宝宝就拉肚子了,也不好好吃饭,第二天带宝宝去母婴店洗澡,发现宝宝的肚子鼓鼓的像有个小气球,应该是胀气,这次拉肚子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受凉,可是胀气应该怎么处理呢?没有来得及去看书查资料,正好母婴店旁边是个社区诊所,洗完澡就顺便去看了看,医生检查的确是胀气了,消化不好,医生说可以贴丁桂儿脐贴,医生又检查宝宝的嗓子,说有泡泡,是病毒感染,必须开药,于是开了一袋冲剂(治感冒的),一盒小瓶小瓶装的糖浆(治嗓子疼,支气管炎的),一盒利巴韦林(抗病毒),再三嘱咐一定要喂进去,一天三次,要连吃七天,不然严重就会类似手足口病,我想幸好来看医生了,不然误了时机,感染手足口病就坏了(前段时间,小区和豆豆玩的好的好几个宝宝都得了手足口病住院了,很庆幸豆豆躲过一劫。)回到家,给豆豆喂药,开始尝了一两口,结果怎么都不张口,怎么都喂不进去,喂进去也吐掉不愿吃,真的没办法,小家伙还不是很懂吃药是怎么回事,一点也不配合,我也就妥协了,想想吃了一两口应该会有点效果吧,晚上仍旧是一口都没喂进去。宝爸也安慰我:“算了吧,以前生病你不都是不怎么喂药的么,不也好了,没事的。”
第二天,心里不放心,还是带宝宝去诊所看了看,医生说嗓子还是有泡,药要继续吃,要喂进去,连吃七天,于是又买了一个喂药器,临走前仍旧担心喂不进去,就问了医生:“今天吃饭状态好了点,嗓子的泡泡是不是好了点?”医生说:“比昨天是好些了。”心里窃喜,没怎么吃药,没有严重,相信即使药喂不进去,宝宝自己也许能扛过去。回到家,发现对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来说,喂药器也不起作用,宝宝非要哭闹要自己拿着玩,药喂不进去,还把药碗打翻,我又妥协了,不打算给宝宝吃药了,貌似过了一两天,没有吃药,拉肚子和之前一样的处理方式,宝宝好了,一切都很正常,心想医生让连续吃七天的药,不是过度治疗吗?如果按照医生说的那样,是药三分毒,连续七天的药量,不也是一种伤害吗?
这是宝宝出生第二次看医生,第一次的时候也出现过过度治疗的情况。那是去年冬天,宝宝六个月,发烧了,低于38度5,我都是给宝宝贴的降温贴,心想如果高过这个温度就给宝宝吃点退烧药,每次生病,我都会去崔玉涛的育学园,还有自己买的书《亲密育儿百科》查找资料,然后各种育儿网,妈妈圈看看大家怎么做的,总想弄个清楚,生怕宝宝受罪难受,我知道发烧严重与否不是根据宝宝发烧温度的高低,而是根据宝宝的状态。其实那次宝宝的状态都还好,并没有萎靡无精打采嗜睡,但是温度后来烧到39度多,可是宝爸不淡定了,很担心,于是冒着雪带宝宝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各种检查抽血化验,医生说吊水小孩受罪,开了三天的灌肠,还有很多药,回去密切关注宝宝状态,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宝宝体温变化,回去吃了药,宝宝睡了好长时间,体温降下来了,但是一直处于35度多点,这是体温偏低,晚上还有点拉肚子,担心是灌肠惹的祸。若不是这次宝宝发烧,我都没接触过灌肠疗法,百度下,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查育儿书针对发烧也没有介绍灌肠疗法的,想到一个同学在老家县医院上班,就网上咨询了他,他帮我咨询了他们医院的儿科医生,说他们医院通常不使用灌肠,因为灌肠通常下药过猛,药量不易控制,对小儿肠道会有刺激。第二天宝宝状态好转,体温恢复,想到同学说的话,就没去灌肠了,第三天宝宝状态也很好,打算不做了,去社区医院退掉后面的两次灌肠,结果医院医生再三说明如果不做后面的巩固治疗,很容易复发,会更严重,他们见到很多种案例,最后还是选择听医生的,结果本来去医院前笑嘻嘻,精神很好的宝宝下午又转萎靡了,嗜睡,体温又变低,我这下铁定了,第三次的医药费我不要了,也不去做灌肠了,在家好好照顾他,又过了一天宝宝恢复正常,之后也没有反复,只是脸上和身上有少许红疹,一两天便消失了。我才意识到这就是崔玉涛说的幼儿急疹。真后悔带宝宝去医院折腾抽血灌肠啊。
或许很多医生追求的是治病,是否很快很高效地治好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忽视对身体的伤害,而我们的身体也会有很强大的自我修复机制,作为家长,真的很有必要多了解科学育儿知识,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一些疾病防护和用药常识,不能盲目信任所谓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