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唱给你听,趁现在年轻如花。——题记
烟雨三月,一个人,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回忆一个梦幻般的冬季。
窗外,风吹打树枝的声音唰唰作响。光影斑驳,灯火阑珊。雨水和雾气开始在冬季过后的杭嘉湖平原疯狂地弥漫四溢,一半绿意一半萧条的春日三月特有的季节场景终究在江南持续数月的寒冷之后拉开了帷幕。
就是这样的一个下午,陪伴我的是静如止水的空气和余秋雨先生的《霜冷长河》。
心冷如霜,流年若河。这一本镌刻生命历程的文字让我从内心深处去了解从沧桑走来的余秋雨。历史是一条长河,人的一生亦若长河。过去虽淡之如水,细细品尝却香醇隽永,时光流逝仍融融于胸。那是年轮的脚步,那是生命的过程。忽若恍悟人生,稚子之心却不淡反浓。没有哀怨,也没有高兴,谨以此来纪念那些渐渐远去的风景和不复存在的岁月。
一直以为余秋雨是个出色的文人,因为他懂得如何用文字去创造其出众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尽管历史是那么沉重。众生芸芸,红尘滚滚,春雨霏霏,落叶声声。那是情思的牵动,不要烂漫,而流淌着真诚。挖掘所有的记忆,搜索记忆的面孔。似流云飞过,有几许相逢。回首走多的路,不过烟雨迷蒙。是时间把脸庞刻下了皱纹,磨平了个性,却不甘愿孤独临风。月如霜,几时冷静;情深重,似水匆匆。
关于名誉,作者引用了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家哈利法克斯的话语:从被追求的那一刻起,名誉就是一种罪恶。只有那些人们自然拥有而不必强求的地方,它才成为一种美德。显然,这是作者挣脱世俗洪流的一种见证,是对社会功利化现实的一种抨击。之于功业,之于名誉,将其作为人生目标奋力追求似乎也并不为过,但前提是要束缚于伦理道德所允许的范围。文人学者亦如此,怀璞玉之心,方可作道德文章。这让我想起了文学,今天我们不少的写作过分欲望化,自私自恋的东西太多,作品中很难看到让人温暖感动的人,这不能不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悲哀。而我,这个生于八十年代末的孩子,经典傻逼,特立独行,在这场市场意识和文学意识的较量中,始终扮演着捍卫纯洁的角色。十多年来,我似乎一直在写。写我的快乐,写我的伤感,写我的得失,写我的爱与恨,凡此种种,全当对过去的一种告慰。从没有成就,所谓市场经济催生的文字钱财,那我不是我最终的向往。但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我从自己印证生命历程的文字中看到了哪个曾经幼时顽皮无忧的稚子,看到了那个学会自我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逐渐坚强的男生,看到了那个心怀梦想懂得为一生去闯荡的青年。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快乐跃然纸上。无需名利,欲已满足。
岁月如歌,年华似水。逝者如斯,谨以此铭记那些流金岁月,那些曾经一起分享过生活的人们,那些飞逝而过飘落在风中的故事和我的第二十四道年轮。
感谢生命这条长河,给了我风平浪静,也给了我骇浪惊涛,让我体会了人生不一样的美。
感谢生命给了我如此的寓所,让我带着希望,也带上坚强,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去迎接又一个多彩的春天。
也感谢那些曾经给过我灵感在我的文字中留下过痕迹并且如今依然还陪伴生存在我周围的人们。我知道,我生命中绽放过的很多色彩都曾与他们建立过密切的关系。就像那年我们在湖畔为青春梦想而奔波的劳碌和发出的呐喊将永远定格在心底那一张张彩照的方寸之中,光华不减。
看时针旋转,物是人非;唯以梦为马,勇往直前。祝福自己。远航吧!风作航标我作灯,愿为春天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