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课堂感悟:
从反常识里看到的——《反常识》感悟(云伴读14)
今天晚上三位老师讲解了《反常识》,这是第一次一节课由三位老师一起讲解,看到了同一本书不同大咖的解读,发现即使是大咖们,学识都很丰富,但对同一本书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样一节课下来,课程内容能理解的还是比较少,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一、有时候普遍现象并不是常识是社会。
我觉得在生活中有很多反常识的事情,比如很早的时候我们教孩子要敬老爱幼,见义勇为。现在信任危机却让我们不敢让孩子去照着传统美德去做,比如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别人求助你能做到的事情要不要帮助。
这时候我们身为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往往会告诉他们“比你大的人找你求助你能做到事情,不要随意帮助他,你都能做到,他们肯定能做到。”“不要随便扶路边摔倒的老爷爷老奶奶,因为有可能被欺骗,可以去找警察叔叔求助。”这时候我们教孩子的,不是常识,而是社会。
我也希望有一天,这样的情况可以停止,让一切返回常识。
二、你对世界的理解正在阻碍你对世界的进一步理解。
要少依赖常识,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比如今天老师用的词语错乱的句子,让我们阅读。我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看出来它们的顺序哪里不对。这就是常识阻碍了认知。
有时候看事情不妨抛开自己平时的想法,另辟蹊径,说不定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呢。
三、不要自以为是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束缚孩子,是他在认识世界,他们看到的事情不一定完全和我们一样。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就像语文作文,没有统一的答案一样。
有一次我批改期末作文,有一个班级所有的孩子作文都是同一个故事,作文题目是《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结果那篇作文我看到的所有答案都是一样的,他在暴雨的天气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盲人叔叔,他上前阻止了盲人叔叔的前行,因为地上有一个被雨水冲开了的下水道井盖,他怕盲人叔叔掉下去,好心帮助了他。然后盲人叔叔却俯下身子,一点点摸索着把下水道井盖放了回去,他特别感动。
第一篇作文的时候我的确是很感动的,看到第二篇的时候,我就满脑子问号,看到最后一篇的时候我已经无语问青天了。
其实,我们不必告诉学生们既定的答案的,他们的眼睛看到的美丽世界,一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动,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常识束缚了孩子们的发展。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我,也要不断前行,不要落在孩子们后面。
随堂笔记:
“云伴读”No.14
《反常识》
邱华国
一、反常识
“黑天鹅”事件根本不能预测
意外的事情产生不良后果
新冠状病毒
二、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一)
1、有A、B两人
2、给A或B一百元,让他分给另一个人,钱数自定
3、如果另一个人接受了这个分配方案,两人将得到相应的钱数,反之双方都得不到钱。
(二)《绩效工资能否激发绩效?》
罚款是否有效?
(三)茑屋书店
“常识的矛盾在于,它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会削弱我们的理解能力。”
“反常识是我们建构新常识和回归常识非常有益的一种生活方式、非常有效的工作能力的模型和一种思维的新范式。
张安仁
常识的历史
1、什么是常识?
填充想象,人类思考的本质。
类比思维
路径依赖——习以为常
2、常识是如何产生的?
混乱和有限的理性
事后诸葛亮——人总能自圆其说
3、上上次和上次反常识是什么时候?
①公元前四五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
神话时期的常识
直接感觉——感觉与本能
类比思维——万物有灵、巫术
②公元十六世纪——二十世纪
轴心时代和中世纪的常识——世界不只是由神控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亚里士多德式的理性——感觉是不可信的
德尔图良式的神秘——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
德尔图良 公元150~230年
③我们现在的常识
神话时期的博物学——人类与自然的直接对话
希腊时期的理性——严谨的思想试验
数理实验科学——对世界的单一化和量化
一切推理都包含在心灵的两种活动-加和减里面——霍布斯
爱因斯坦: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
自然是一部可以分析、计算、量化的机器
拉普拉斯妖:拥有无限的计算能力,就可知过去、现在、过去
④《机械宇宙》
⑤常识不能应对复杂现实
是事实、解释、故事还是知识?
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认识层次:只能认识现象——无法认识本质
计算能力:只能思考少量——无法计算海量
生命长度:时间有限,苍天不会再让你活五百年
温度计测量的是温度吗?不是,温度计本身热胀冷缩程度
⑥新常识
世界是混沌、复杂的系统,是确定的,但不可预测
哲学——现象学
科学——诞生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复杂性科学
技术——人工智能
教育学——教育目标的变迁
心理学——第二代认知心理学
⑦新常识——系统思维
机械——生命
谋定后动——试错迭代
应激反应——自反馈
定性——定量
他组织——自组织
目标——过程
选拔——涌现
运动——生长
规律——概率
区块——系统
定义——联系
专业——跨界
因果性——相关性
中心——边缘
线性——非线性
静态——动态
规划——设计
离身心智——身心合一
⑧生命特征:
激情
性格
好奇心
情感
灵性
直觉
理性
自由意志
⑨应对的方式:
人与世界是混沌的,理性只是工具,需要发展并发挥各自的心智
多元视角
追问本质
心灵开放
刘猛
《阅读的挑战》
如果你同意这本书的所有观点,你根本没看懂这本书
一、方向
文本:单一性阅读与对照性阅读
主体:吸收性阅读与对话性阅读
重构:求证性阅读与颠覆性阅读
二、文本:单一性阅读与对照性阅读
(一)世界上少有完美翻译,阅读有对照,才能理解更准确
1、一次延伸:版本、语言与环境
2、二次延伸:网络时代的学习资源
豆瓣读书
知乎
3、好的阅读是多文本互照下的原义开展
郭初阳讲《珍珠鸟》
(二)本书关键词及主旨
熟知非真知
真知即灼见
事后一片诸葛亮,预测罕见开普勒。
社科研究破困境,迭代思考反常识。
(三)对照着读
“有的书,读了就成文盲”——木心
三、主体:吸收性阅读与对话性阅读
成人阅读总带经验,阅读有对话,勇于做“第二作者”。
(一)经验二重性:平台或障碍
作者:跨界
读者: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好的阅读是自我独有经验的重新唤醒
1、博士论文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意识形态问题
2、教育法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四、重构:求证性阅读与颠覆性阅读
心智成长需要刺激,阅读有颠覆,才能开辟新境界。
(一)心智封闭与心智开放
跨界:阅读和专业不相关的书
(二)好的阅读是毋庸回避痛苦的艰难征程
黑天鹅事件:结果的非预测性
快阅读与慢阅读、功利性阅读与非功利性阅读
五、我的演讲
最浪漫的事是被一本大书毁过
详见2019年2月2日苏州半书房公号
六、好的阅读
好的阅读是多文本互照下的原义开显
好的阅读是自我独有经验的重新唤醒
好的阅读是毋庸回避痛苦的艰难征程
七、结语
问题:为何道理说起(出)来“显而易见”,做起来却“视而不见”?
建议:
(1)正常时期要关注反常(识)现象,反常时期要学会回归常识。不暗常识,无法生存;不反常识,无法创新。
(2)与其事后诸葛马后炮,不如躬身入局带“头”。(靠常识)预则立,(靠反常识)变则通:勇试错,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