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人都不能掉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殷切希望。但我国人口众多,城乡收入差距大,区域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导致我国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任重道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展了激烈的扶贫工作,30多年来,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群众有目共睹。但在新形势下,要摘掉贫困帽,大家一起脱贫,就必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啃掉扶贫硬骨头,打赢扶贫攻坚战。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利于明确扶贫对象。要高度重视对群众实际情况的了解查证,切实扶持到最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当下,由于权力过度集中、监管不力,我国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扶贫造假现象,干部在识别扶贫对象中存在优亲厚友、恶意排斥的行为。以马山县为例,在该县2014年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标准。由于贫困的界限的不清和干部的不作为,导致“好钢没用到刀刃上”,一些地方出现群众不满和心理隔阂。而精准扶贫将深入基层,瞄准贫困的“根基”,找准贫困衡量指标,给贫困户建档立案,将农户情况清单化,严堵“人情卡”“关系卡”,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贫困群众才能受到益处。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利于合理划分扶贫主体。高度重视扶贫责任的落实,扶贫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反馈。以扶贫资金来说,由于多个部门管理,且各部门互不隶属,难以相互监督等原因,导致扶贫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扶贫必须要干部明确自身责任,立足根本,顽强拼搏。而精准扶贫可以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达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的水平。只有这样,干部干事才更有目标,群众反馈才能找对人。
精准扶贫有利于科学确定扶贫方式。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针对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扶贫方式,切忌在地区条件差异明显的中国打“一刀切”的作风,切忌一套政策全国通用。以平山县为例,该地扶贫倡导因地制宜,科学扶贫。按照惠农优农的原则,着力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产业,种植农业能脱贫一批,发展旅游业能脱贫一批,领跑商业,林业也能实现完全脱贫,只要准确定位贫困村,贫困户需求,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布局,每家每户都能拥有发财致富的资本,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一点点实现。
贫困如病,扶贫如治病,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地区,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只有坚持精准扶贫,才能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合理划分扶贫主体、科学确定扶贫方式,取得扶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w
“ 精准扶贫”是在扶贫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执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为实现广大农村贫困户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迫切需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在长期以来扶贫工作中总结的正确经验。精准扶贫是扶贫思想和行动的再次升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扶贫的“有的放矢”能带来壮士的“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