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电影《滚烫的爱》,全程哭的稀里哗啦,好久都没有影视作品这样让我有强烈的共鸣。女主双叶看年级好像四十岁左右,带着十六岁的女儿独自生活,一年前老公突然无故失踪。家里的澡堂关门,双叶只能在外打工过活。
这部电影让我影响深刻的有以下内容:
1.伟大的母爱。
女儿安澄在学校被人欺负全身被涂满颜料,请家长来学校却坚称是自己弄的。
安澄:我数了一下,一共是十一个颜色。
双叶:在这之中……你最喜欢哪个?
安澄:水蓝色。
双叶:妈妈绝对选红色。妈妈喜欢充满热情的红色。
安澄:很像妈妈的风格呢。
双叶:换件衣服,我们回家吧。
这是我看这部片子的第一个泪点。看着安澄在与妈妈对视时故作坚强的样子让人心疼。作为妈妈没有拆穿孩子,而是顾及她的感受给她最大的尊重,双叶这一点让我敬畏。
其实整部片子我觉得都是在描述双叶的母爱:在面对孩子被同学拿走制服不愿上学时,逼着孩子去面对问题并自己去解决,这是母爱中坚强决绝的部分;在鲇子回家去等生母无果害怕的尿裤子子时,她抱着鲇子轻声问:好了吗?没有责怪而是抱起她给她温暖;这是母爱中温柔的一面;在面对小女孩真由对天堂的问题时,给她保存幻想,保持适度的天真……这样的女性值得尊敬。可怜的是,这样的女子却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否认。命运也许就是如此不公吧。
2.人与人的沟通方式。
你一脸没事的样子真令人火大。这是安澄与爸爸在锅炉房里说的话。面对回归家庭的父亲,要说安澄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不仅要看别人说了什么,还要看别人什么没说。比如通过对方的语气,眼神,肢体动作,其实都表示了当下双方的状态,只是我们往往受到情绪左右而忽略了这些信息。
将澡堂交给这样小气的人,气都要气死了。双叶病情加重,男主雕刻了金子塔托女儿送到双叶受伤手上,双叶带回来这句话。这话倒像是她的一贯风格。也许在这样的时候再去表达谢意会平添忧伤,反而适当的玩笑会让人减轻压力。
3.做人的态度。
我呀,才不要因为苟延残活而迷失自己生存的意义。还有一些事情非做不可。随着病情的加重,双叶放弃了治疗,带着两个孩子去旅行,实则是让安澄见到自己的生母。一直让安澄学习手语也派上了用场。
其实很多事情你都可以选择不做,但是之后的某一天,你都会后悔: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有去做呢。或者有时你做了一件事,后来又发现:还好这件事我做了。于我而言我曾经很懒惰,只要能不做的就不做,可是现在我却将能做的都尽量做,因为你只有做了才能发生改变,才有遇见未知的可能,才有可能遇见美好。
故事的最后,双叶的遗体在澡堂火化,烧开了一炉水给大家洗澡,天空飘起红色的烟。这也许就是双叶最后遗愿。
人活着如果不能幸福,那么死后的虚荣又有何用?前不久对门邻居家的男主人去世了,没有花圈,没有堂会。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走了,真好。作为旁观者的我,耳根清净,对其家人而言,少了繁文缛节也避免了徒增伤悲。对门的奶奶早年丧夫,现在丧子,对她是个不小的打击吧。想想都觉得难过,但是人死之前如果和家人有好好的告别,认真的相处,死对大家来说也不是那么难过的。然而现在的习俗去刻意营造了悲伤的氛围,将悲伤放大,让人更加难以自控。不去刻意加剧放大悲伤也许于对面的奶奶来说更是一种善吧。只希望我以后去世也能一切从简,不给大家添麻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要在活着的时候留有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