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教师的行走
4月27日、28日“追随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做新时期‘四有’好教师”论坛暨2017年工作年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六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在北京举行,他,被选为理事。
4月22日,他参加中国第二届庐山西海谷雨诗会暨《江西教育》《教师博览》重点作者会。在诗会上他谈了诗歌应发感动的特质。在重点作者会上,就如何办好刊物,他提了“三多三少”: 多一些专业性,少一些情怀类;多一些前沿类,少一些回忆类;多一些建设类,少一些批判类。
4月20日,他,应邀在江西崇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作专题讲座。介绍了忻州师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情况,讲述了他自己通过阅读提升专业发展的故事,阐述了开展教师读书会的注意要点。
4月14日,他与原平市大牛店联校有关领导赴山西运城国际学校考察学习……
他是一名教过初中、高中,现在又指导大学生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大学老师。从2010年至今,累计六年时间带领2000余名大学生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和山西省原平市的一百多所乡村学校实习支教,并致力于教师教育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他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工作日在学校上班,周末回家种地。他也曾在乡村教过两年初中,所以,虽然他在大学工作,但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并不陌生,非常熟悉。
实习支教大学生所在的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共有19所学校,110名教师,800多名中小学生。其中,40岁以上老师占66%,中师学历占73%。去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大牛店镇联合校校长郝月柱跟他说:“学校师资队伍年龄老化,数量不足,教育理念、能力均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老师存在职业倦怠感,这些因素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他认为,要真正从根本上发展教师专业能力,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完善教师认知结构,因为许多教育中的困惑来源于教师认知结构的不完善。二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如果缺乏团队支撑,个体独自探索很难走远。三是转变学习方式,只有教师学会学习,才能摆脱依赖被动“输血”,不断自我“造血”;四是增进职业信仰,如果一个老师真正喜欢上教育这个职业,他就愿意在专业发展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在这样的思考下,他提出组建教师读书会开展研读经典书籍的建议。
通过阅读能让老师喜欢上教书、教好书?他知道,很多校长、老师对此是怀疑甚至否定的。因为,现实中有的老师日常很少读书,但教育教学成绩还很不错,而有的老师喜欢读书但教学成绩反而不理想。他也知道,大多数一线老师缺乏阅读兴趣,也很少能坚持长期阅读,何况他面对的是分散在各个乡村学校,年龄偏大的老师。
针对这些疑问,他给郝月柱校长说,我们的教师读书会宗旨是:
“唤醒生命尊严,提升专业能力,增进职业信仰”,而不是单纯地增加人文素养、丰富业余生活。
这样的做法也叫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从更深层次来说,教师读书会就是通过共读、共写实现读书会成员的共同生活:即有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共同的榜样,共同的语言密码,共同的穿越故事,从而让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这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促进学习型学校、书香校园的构建。
在这样的认识下,他对读书会的阅读书籍进行了认真的规划。
近期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中期目标: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四本书;
远期目标: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等五本书。
这些书目并不是好书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生命体——有性格、气质、兴趣偏向。这些书彼此联系,彼此丰富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带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完整知识谱系。
去年,他的著作《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得湖北教育出版社十大好书。
他就是忻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郝晓东,他用自己的行动建设美好忻州,书写一个又一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