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有一段时间,因世事烦扰,心情灰暗到极点,整日里浑浑噩噩,竟萌生了想要逃离现实的想法,以摆脱生活的桎梏。也是机缘巧合,恰在这时,遇一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虽明知短短的培训之后,生活还得继续,可还是迫不及待地打点行装,踏上征程。
学习第三天,由于聘请的专家临时有事,改了行程,校方来不及安排他人,竟多出一天空档。如何打发这一天的无聊时光,自然成了学员们的热议话题。几个相熟的老师便商议去某个地方游玩一番。我这人一向不爱操心,心中却早已打定主意:随便你们去哪,我反正跟着就行。因为我一直笃信这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需一个在路上。”现在,书是读不下去了。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心浮躁,快餐式的阅读氛围早已损害了我的读书神经,败坏了我的读书胃口,那些心灵鸡汤式的文章已勾不起我的任何读书欲望。思维停滞不前,灵魂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那就让身体在路上吧!或许,劳累的筋骨正是那解忧的杜康呢!
商定的结果是去一个叫郭亮村的地方,去看被日本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挂壁公路。第二天一大早,一行六人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兜兜转转,临近中午,方赶到景区门口。也许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人不多,只三三两两,显得冷清。我们正犹豫该如何游览,向司机打听路线,恰逢一对情侣也在找车,男的高大挺拔,颇有警员风范,女的水灵漂亮,真正是郎才女貌。一询问,原来帅哥是本地人,此番前来 ,是带东北的小女友见识一下家乡的美景的。我们便邀两人一同坐车前往郭亮村,顺便也给我们当个导游,他俩欣然应允。队伍壮大,我们一起坐上景区的游览车向山上进发。
汽车向前行驶,走不多远,便进了一个山洞,司机告诉我们说是郭亮洞,下面所走的就是著名的挂壁公路,并嘱咐我们抓好栏杆,以防跌倒。车子越来越颠簸,洞内时而昏暗,时而明亮。明亮并不是因为安装了照明设施,而是在两边石壁不远处就有一个大的洞口,既可以采光,又可通过它观看外边的世界。
我们坐在车上,看不到前面的路,目之所及之处,是洞口对面的悬崖绝壁,令人触目惊心,身上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唯恐司机一个闪失,便把我们的小命交待于此。我索性闭了眼睛,以为看不见就不怕了,做些自欺欺人的事。司机自然不知我此时内心想法,只专心开车,车子继续在颠簸中前行。
车终于停了,在帅哥的带领下,我们走了不远便来到了郭亮村。村口一株老梨树在秋阳中虬枝盘曲,似迎客松一般欢迎着我们的到来。郭亮村海拔1700米,有600年历史,民风古朴,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很多农家庄院浑石到顶,石墙、石磨、石桌、石凳,质朴中透着亲切。秋阳透过树影洒在石阶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印迹。整个村子显得宁静而祥和,竟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我们觅一农家坐下,与家中老者攀谈,当得知他也是当年那开凿挂壁公路13条汉子之一时,心中油然而生敬意,纷纷与他拍照留念。农家女子手脚麻利,不一会便整出一桌饭菜,山乡野菜配以家养的笨鸡,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饭罢,同伴们要到旁边参观中华影视村,看看拍过电影《鬼子来了》的道具,我却不感什么兴趣,只站在石阶上向对面山峰望去,这一看,我忽然间怔住了-----
我对山的印象来源于为数不多的几次爬山经历。山路崎岖,走走爬爬停停歇歇,一天时间游览下来,除了感觉身疲力乏之外,再无其他任何记忆,便觉得山基本没什么看头,大致模样都一样 。至于“江山如画”、“ 层林尽染”这一类词语,我一向认为那不过是画家的渲染,作家的杜撰。可眼前的太行山,壁立千仞,薄纱似的云雾缥缈其间,点点苍翠若隐若现,恰是一副大气磅礴的国画山水长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美轮美奂。一时间我的脑海里再无其他任何杂念,只有这如画江山扑面而来。
我痴痴地望着,眼角竟有些微湿,心头却渐渐明朗:一些人,一些事,一种情感,抑或一类关系,如果根据自己所看到的一些表象,就去想象甚至臆断它本来的面貌,是多么的片面,也是多么的愚蠢可笑!若执着于此,只是徒增烦恼罢了。就像眼前,别人只看到我脸上的云淡风轻,又怎知我心中的风起云涌,泪雨滂沱?旅行的意义在于发现,我想这发现不仅仅指所看到的美景,还包括每个独特的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自我,在广博质朴的自然面前,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被触动,这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独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一个人的旅行。
天色将晚,我们没有再选择坐车,而是准备徒步下山,要亲自走一走这挂壁公路,感受一下十三位勇士愚公移山的英雄壮举,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透过洞口向外望去,对面的太行山静默不语,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伫立在那里,而下山的公路就像一条舞者的白练,弯弯曲曲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