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干货,仍然做不好营销?

相信你一定还记得下面这些话:

要站在用户的视角做营销,不能自嗨;

一个广告只能聚焦一个核心卖点,不能面面俱到;

文案要视觉化,不能抽象化;

要针对关键竞争对手,实施扬长避短的策略…

是的,这些话经常出现在各种讲营销、讲品牌甚至是讲战略的“干货文章”里,包括我以前写的,也是经常提到这些。

不过,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当你在读别人的文章时,可能感觉文章写的很好,很有道理,也很有启发感。但一旦到了自己这里,要你自己去做某个营销项目,就总觉得摸不着头脑...

比如做饮料的,看见王老吉做的不错,听专家说那是因为它成功定位到“防上火”这个概念。所以,我的产品也要有一个定位。

不过,定什么位呢?

提神?解渴?减肥?清肺?漱口?…

不知道。

再比如做餐饮的,看见星巴克做的不错,听专家说那是因为它的品牌文化是一大特点。所以,我的餐厅也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不过,哪方面的特点呢?

口味?服务?环境?价格?多样性?单款爆品?

不知道。

所以最后很多人都会说:

“学那么多理论根本没用,那些人都是事后诸葛而已。真正要做好一件事,还是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其实,关于“理论究竟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我也想过,甚至怀疑过,因为我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虽然懂一点理论,看过一点案例,但真做起事情来,也会感觉找不到方向。

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并不是理论无用,而是我们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和运用理论。

一、理论无用,经验为王?

首先,我得为理论正名。

很多人认为:做营销,做创意,做设计等都只能靠自身的经验,理论没什么用!

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想凸显自己“经验丰富”的优势,要么就是为自己懒得学习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罢了。

虽然经验本身也非常重要,但“依赖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和“有意识地实践被科学证明过的理论”是有很大差异的。

首先,经验并不准确。(不然为什么这么多骗子利用人们的“经验效应”进行行骗?)

在过去,航空公司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长途航线”更赚钱。所以,当美国政府放松管制之后,一大批航空公司都放弃了“短途航线”,只做“长途航线”。

但后来,所有这样做的航空公司都迎来了巨亏,大陆航空公司的CEO甚至举枪自尽。

这就是大部分人口中的“经验”——照搬过去的模式,迅速作出决策,只为更省脑力。


另外,由经验带来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

在过去,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可能花几十年的时间也想不明白浮力的原理。

而在今天,我们有足够完善的理论体系,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在一周之内弄明白浮力的原理,而且还知道它可以运用于哪些方面。

所以,说“理论没有用”完全是一种无知的偏见。

如果没有那些公式和理论,人类怎么可能把卫星送上太空,并精确计算出其轨迹?即使是经验,也只有最终转化成知识理论才有价值。

二、如何学习理论?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认为理论无用,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理论。

还有 77%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