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是指不识字的成年人。 按照我国的标准是指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
今天老师上课讲没有思想的人是什么样子呢?班里同学说是行尸走肉,像文盲。文盲是不认字,可能他们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是不代表人家没有学习没有思想。
无尽的索取知识,最后迷失在里面,走火入魔,不就是书呆子。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那学历始终都是你的“遮羞布”,拿来掩饰你没有思想如同行尸走肉。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
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
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那如今的文盲是少之又少了,身为高等院校的我们在标榜自己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没有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相反我倒是很敬佩那些人,他们有的人一生都在学习,有的人虽说没有进入高等学府但丝毫不差专业院校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得到的学历是不是你的遮羞布。抛开毕业证和学位证这两张薄纸,有多少大学生在毕业时候有这样尴尬的经历:发现自己读不进去,甚至读不懂专业的文献,憋了半天写不出能体现大学积淀的毕业论文。阅读的专注度、速度、理解能力不但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退化了。幸亏学校的高抬贵手,否则或很多人的copy、枪手之术,都难以蒙混过关。既然发现专业不合适,当初就应该尽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并加以深造。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拒绝学历,不想要学历限制自己的发展。不想要拿学历做一块“遮羞布”,来限制自身发展。
他们都曾是草根,在城市里辛苦的挣扎。社会资源的缺失和家庭背景的薄弱降低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此时再选择放任自我,那就会面临被社会扬弃或放逐的命运。所以他们为了自己为了家人,选择向命运宣战。这样的人并不是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