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韧日记(14)

湛江街道一景•雁韧摄

这是作者36年前写的日记,时至今日,偶尔翻翻,尽管简单,平淡,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人生历程中浅浅的足迹,被留在纸上的印痕。想想这数十年间社会的发展变化,想想当年那几个高中生各自的不同选择和现状,万般感慨自然涌上心头,情难自抑……

〔1989年1月1日〕,县某副局乔迁新居,邀我单位多人赴宴,我亦被邀入列。

头儿说:每人封礼50元。我每月工资48元,吃一餐可饱一个月乎?就是我能饱一个月,我的儿女呢,一个个正在上学,正长身体,无须吃饭么?

然而,头儿说:人情紧过债,人家看得起你,才请你。

于是,与众同事赴宴。席间所见者,皆城中有一官半职之人,或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唯我白身。

躬逢盛宴,得恭其列,你当感激领导厚爱才是,打肿脸也得充充胖子。你发什么牢骚,讲什么怪话?欢欢喜喜才是,放松肚皮吃!

夜作杂感数则,得三千余字。此后工余,每日至少得作二千字,当勉力为之。

〔1989年1月2日〕人皆放假,唯我例外,独守办公室,埋头笔耕。

年终统计报表太多,42张表式,已够忙,还得写统计分析,写单位工作总结。深感时间不足,光阴宝贵。

今早作《他的笔名叫扬拓》,得1400余字。一个政府机关的干部,人家的工作不忙么?业余创作,数年间发表了30余篇小说,得到好评,获得政府津贴。

有样捡样,无样学世上。你亦当努力才是。

岳母身体不适,涓亦“成痧”,恐是这两天清理房间,挥斧劈柴,过于劳累所至。为她俩送药端水,守候至夜半。

明朝五点就得起床做早餐,让孩子们吃了好上学,只好赶快休息,未能完成写作计划,明天当尽量补回。

〔1989年1月3日〕达儿的同学阿志来我们家四天了,日渐少了些拘谨。

那天午饭,达儿对我说:“爸,学校放假5天,一位同学不回他湛江市郊的家,放假期间,学校又不准学生留宿,我带他来我们家住好么?”

行!我很爽脆就答应了。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何况一位从乡村来城里读书的学生呢?能帮人处且帮人。加客不加菜,有什么就吃什么,谅他也不会计较的。

我与阿志聊天,了解到他家在湛江霞山新村,已建有楼房,在大庆中学的对面。

阿志、春、胜、军几个同学,与达儿相处融洽,有说有笑的,常到我们家坐坐,对我们也很有礼貌,亲如叔侄。

让我觉得奇怪的是,阿志每每跑到外面较远的公厕去方便,说是在家里上卫生间,他吃不下饭。

城里人一般住单位套房,谁家的卫生间不是在套房内?自来水一冲就干净了,几方便。他偏偏嫌噁心,也许这是乡居生活的习惯罢,小事一桩。主要还得鼓励,督促他们几个,将精力放在学业上。

夜,到晋旺几个住的砖瓦平房坐,同他们聊天。除旺在机修车间修理施工机械外,他们几个都是水木技工,朝去晚归。

前些年,他们还住集体宿舍,睡大统铺。近年各工区自行建了成套的砖瓦平房,每个职工人各一套,住房已有所改善。要让他们住上楼房,这样的一个集体建筑施工单位,恐怕还得相当长的一段日子。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假以时日,相信生活中的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夜十点半归,即整理旧稿,锥孔,用粗线装订了两册。

作札记3页,未足千字,已疲倦,即睡。此后当更努力,多写一点。

作者手稿(局部)

作者手稿(局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00年3月1日〕我问工会的老翟:“今天几号?” 老翟说:“1号,3月份了哇!” 我默然。明知故问么?还是“山...
    雁韧阅读 719评论 5 18
  •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知乎live、分答小讲、得到、在行、豆瓣、各种学习社群……,一时间都在争抢知识付费...
    大可嗨叙阅读 313评论 4 4
  • 徐佐子阅读 303评论 6 5
  • 说到“人心”!我这里说的人心,不是说要读懂人心,因为人心太深,我何德何能,能够读懂,谁又敢说读得懂人心啊? 我说人...
    白逍遥阅读 764评论 0 5
  • 接连几天的寒潮让南方原本湿冷的空气变得更加的糟糕。 趁着好不容易雨小了些,就和小伙伴出去逛逛街。想缓和一下这几天寒...
    枋清浣阅读 203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