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里谈未来,具体而言是在高一。
高一,爸,我想学美术。
我拿着自己培训一周的静物素描,爷爷一边夸奖一边打趣,我在自认为很和谐的氛围中向爸爸提出要求。
那时,家里正在盖房子,爸爸为了省钱,自己全程加工完成。
他脸上的笑容僵住,咱不学了,美术就像一个烧钱大熔炉。
他下意识叹口气。眼里的表情我看不懂了。
很久之后想起这件事,回忆起细节,猜测可能是感叹自己无能难以背负起女儿的梦想吧。
高二,爸,让我试试播音主持吧!
双周放假回家,我犹豫再三鼓起勇气,爸,播音主持老师说我的声音很甜,有特色,好好培养的话,可以做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
你就好好写文化课吧,咱家没有走出那种人,后路不好走。
当时,奶奶生病住院,爸爸已经一年没有工作赚钱,家中只能依靠妈妈一个人。
当时的自己很执拗,以为是钱的问题,就以自己的名义去找到姑姑。
我以为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可以成为说服他们的资本,然而 ,我又错了。
一周后再谈这件事,妈妈说,她找别人了解过这方面的事情,有很多人学好了专业课丢了文化课。
知女莫若母,妈妈说得对。只是对播音主持如此热衷的我,还是不想轻易放弃。
既然学不了专业课,到大学做一个业余爱好也不错啊。
高三上学期,偶然谈到报考志愿。
你想怎么报就怎么报吧,不干涉你。这是爸妈说的最多的话。
那,我以后要在编辑部做编辑。我半开玩笑的说道。
别想那么不切实际的,自己好好的有个工作比什么都强。
嗯,爸妈眼中的随便填写不干涉,这一个没有要求的要求似乎比实质性的确切的要求更狠。
他们想让你安稳,想让你离家近一点,想让你离自己近一点但又怕你扔了发展的机会,怕你回家又怕你不回家……
可话虽这么说,到大学之后,我喜欢的还是我喜欢的,把它发展成爱好,钻研成专业。
喜欢美术,我就关注各种公众号,找课程,找学美术的朋友求教。
偶尔随心所欲的让颜料跟着思维走,在别人看来是在玩艺术,对于我而言只是喜欢的东西,自己去做就可以变得开心,是我付出情感,时间,精力延长的时间扣,是我内心世界的蔓延。
喜欢播音主持,我就参加学校各种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只要和声音有关的我都全力以赴。
参加比赛或许已经不是最初的想要获得名次奖品,而是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人外是有人的。
喜欢文字,我就视它如生命。
说来惭愧,去年十月份左右下了简书,本来只是想有一个可以书写心情的媒介,不求有人点赞认识。
然而,我终归低估了一个十九岁女生渴望得到关注的欲望。
你参加的活动越多,你就越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越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是的,毫不否认,我想让更多人认识我,我想要变优秀,想要得到肯定。
我又重拾了简书,试着将生活的点点滴滴用三脚猫的不入流的文字编写下来,关注着访问量超级多的人他们的文章,偷来两三招,同时不断往肚子里灌墨水。
朋友说,我长了一张艺术生的脸,可惜,没有走艺术生的命运。
谁说的,机缘就是那么巧合。
大学志愿被录取的是学前教育专业。
花着最少的钱上着艺术生的课,你说我幸不幸运。
不喜欢做老师是真的,但是喜欢孩子喜欢艺术也是真的啊。
如果有一项可以把我所有爱好都粘合到一起的职业的话,儿童节目主持人,无疑了。(偷偷笑)
我还不到二十岁,人生又有那么多种可能,为什么不多给自己喜欢的事情留点时间。
你喜欢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这份喜欢。
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喜欢,是否有尽力去触碰,是否有定力去坚守,是否有魄力去取舍,是否有权利去选择。
喜欢就好好喜欢,全力以赴的去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