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兮兮娅叮噹
如果你尝试过,把这一天24个小时都记录下来,看看自己时间到底去那里了,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做的事情还不少。
如果光从学习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可能会接触到不同学习内容,如果把每个学习内容作为一个项目来看的话,那这些学习内容中就会同时出现几个项目,就像在学校读书时不同的科目一样,各自不同,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度,分散到了每一天或每一周的安排中,不断推进。
是项目,肯定就会需要一个进度条,目的是来监控整个项目完成的情况,并且提醒提前为后续任务做好准备。也许这时想到的是甘特图,就是有每一天的日期,然后在里面涂颜色或者标记,来看整个进度的节奏。一两个项目的话,也许还好监控,不过更多也许只是监控,并不能给后续任务的优化改进给出更好的建议。所以就想,为了能时时监控并优化,我们就必须要定期做回顾,去用记录下来的数据来分析是否这个项目处在良性的节奏中,然后对其做优化或保持,如此的过程是动态的,说明这是张活的进度表。
但进度表就算再时时更新,可能也没有一个直观的进度条来得清晰明了。试想如果科技能把各个项目展现在面前,随着脑部意念联结数据进行变动时,进度条也会随之变长或变短,就能很清晰地看清各个项目的进度,即使有很多项目,也能一目了然。不仅进度条的变化更直观,而且还会及时提出最优建议,来改进进行中的项目,并且能够随时跟踪,提醒自己在不同项目上所投入时间的安排。
不过,即便科技能达到,应该也要在未来了,可能已经在研发中也说不定。但即便现在有了这样的技术,如果本身对时间、进度的把控不是很强的话,恐怕及时有再先进的科技,也很难利用地很好。因为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做事的效率,是要变得高效,但同时也必须警惕是不是会让大脑因为有了科技的帮助而不再积极去思考了。科技的目的还是为了解放大脑的重复脑力活动,并非让大脑不活动,更不是让大脑模式化。同样,即便是记录,也不能只是为了让表格好看而花费过多时间,而是让记录变成自己管理项目、管理时间的利器,就像磨刀一样,刀锋越磨越快。
这其中共通的道理,都是要保持对大脑的操练,也就是可以用高科技省去不必要的重复劳作,但是必要的脑力思考始终是必须的。人是很容易陷入模式中的,因为那样可以不用懂很多脑筋,就会相对比较轻松。但时间一长,副作用就出来了,是我们去使用科技去提升我们的效率,还是被科技或者其他表象控制了我们的大脑。
面对模式化,要敢于打破,给自己去创造的动力。每一天,白驹过隙,时间飞快往前,一不留神每天的日期改了一个数字又改了个数字,一周就这样过去,一个月,三个月,十个月,一年。当时间飞奔完全年,我们手上的项目是否也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呢?所以进度表确实有必要,并且利用得当,会成为我们掌握各个项目进展的好工具。
每日写作的进度也在往前推进中,同样也是需要定期回顾提出最优方案的,在这个项目上,希望至少能走完全年,如此也许进度条的创造力也会爆发甚至飞起来,让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变得会不一样!
#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 29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