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自荐

        自古以来,唯具大才者,方敢自荐。因为所荐之处多为权贵,一不小心,便要适得其反。重者可能引人反感,断绝仕途前程。轻者可能遭人嘲讽,贻笑大方。所以自荐者不仅具足勇气,而且对自己充满信心和期许。自荐者虽皆披褐怀玉,然自荐方式却大相径庭。

       有大胆直陈者。自荐者找准机会,直接提出诉求,一击而中。毛遂自荐便是典型。平原君手下门客三千,毛遂为其中之一,三年声名不显。毛遂身怀真才实学,却甘于平庸,沉默数年,为的是等待一个绝好的机会,一举扬名。这个机会终于等来了。孝成王六年,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两年后,秦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说服楚国牵头,合纵抗秦。平原君准备在三千门客中选择二十名富有才干之人一同前往,可是只选到了十九人。这时毛遂勇敢自荐。平原君尚不知有毛遂其人,便委婉地拒绝:贤士处世,就像锥处囊中,尖端会立刻显现,而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却并未崭露头角,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听后放胆直言:如果有机会处于囊中,我早就‘颖脱而出’了!这次请让我有机会处于囊中。平原君勉强同意毛遂随行。后谈判出现僵局,果然是毛遂不畏楚王之威,勇敢地冲上前去,条分缕析,说理透彻,终于说服了楚国国君,联合各国,共同击败强秦,使赵国转危为安。事后平原君赞曰: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自此,毛遂声名远扬。这固然是毛遂自荐的结果,但也与平原君胸怀宽广,喜纳贤才有关。无平原君之大,岂能遂毛遂之高。

       同为直接表露者,李白就没毛遂运气好。李白曾游历荆襄,听闻荆州刺史韩朝宗喜欢拔擢后进,推荐人才。于是满怀激情地给韩朝宗写了一封自荐信。文章对韩朝宗极尽溢美,但又不显谄媚。开篇即语出惊人: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表达自己想结识韩朝宗的强烈愿望。文中又赞美他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特别是求才若渴,奖掖后进,简直和周公一样。夸人已到极致,却甜而不腻,美而不俗。接着李白把自己也倾力推出: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寥寥几句,高明之极,自美到最高处,却没有吹牛之感,让人听后确信:这一定是个文武双全,治国安邦的青年才俊。接着李白提出了诉求:郡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虽是直白,却丝毫没有自贬身价。通篇热情洋溢,气势如虹,不仅是篇绝好的自荐信,更是一篇文采斐然的经典著作。可惜韩朝宗并未回信,也未推荐李白,也许他认为李白过于疏狂,志大才疏。也许他认为李白天才呈纵,不好驾驭。总之,他失去了一个因推荐诗圣而名留史册的机会。

       有委婉表达者。为了不引起别人强烈的情绪反应,自荐者迂徐和缓地提出请求,在相对轻松的情绪中达到自荐目的。冯谖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自荐成功的。冯諼到孟尝君处做门客。孟尝君问他何才能,他说没有,结果只享受到一般门客的待遇。于是他就弹着他的长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听到后满足了他食鱼的要求。不久他又唱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又满足了他出门坐车的要求。过了一阵子,他又唱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又替他供养了母亲。得到了上等门客的待遇后,冯諼不再弹铗唱歌。后来孟尝君让冯諼替他去封地收债。临行前,冯諼问孟尝君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回答说:“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諼到薛之后,当众将债券全部焚烧干净,老百姓欢声雷动。冯谖很快就回到了齐国。孟尝君奇怪他如此神速,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諼回答说:“臣窃计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阵;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已为君市义。”孟尝君听后不悦,心想你自做好人,烧了我的债券,还美其名说帮我买了仁义。一年之后,孟尝君被齐王罢免,回到自己的封地薛。薛地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出来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领悟到了冯諼为他“市义”的意义。自此无论事情巨细,都倚重冯谖,冯谖因此而扬名。冯谖一直未曾向孟尝君自夸其能,而是采取一种步步为营,逐步迂回婉转的自荐方式,引起孟尝君的注意,为自己争得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和冯谖采用同一婉转方式的是苏辙,只不过苏辙是通过写信自荐的。苏辙十九岁时与其兄苏轼同时考中进士,为了给时任枢密使的韩琦留下好印象,以便仕途顺利,他写了一篇《上枢密韩太尉书》,文中对求官求职避而不谈,而是把重点都放在谈史论文上。开篇即说:“辙生而好文,思之至深”,接着就谈自己对为文的看法,表示想效法司马迁行天下,与豪俊交游以养气为文。目前,虽然于山已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已见黄河之深,于人已见欧阳公,但尚未见到韩太尉,甚是遗憾。自然而然地表达了投效韩太尉之愿望。注意在此,而立意在彼。苦心经营而不露痕迹,通篇皆无急于晋身之感,而无处不漫求荐之意。难怪欧阳修、韩琦等人对苏氏兄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自荐是需要勇气和实力的,更要把握时机和方法,能否成功,则主要取决于权要们的胸怀、眼光和气魄。故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
    雪蓉阅读 894评论 0 1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之三 战国四君子可谓路人皆知...
    品茶敲句阅读 660评论 0 4
  • 一、平原君:我真的是四君子之一么? 如果以《史记》为标准,让四君子坐一块来吹嘘自己的话,那么平原君也许是最不露脸的...
    松平千枫斋阅读 3,578评论 0 4
  •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
    三角猫阅读 1,006评论 0 5
  • 没有,没有,我没有爱人。 没有,没有,我没有喜欢之人。 没有,没有,我没有爱我之人。 有,有,我有音乐。 有,有,...
    AliceJay青柠阅读 31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