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写作文一直是令我最头痛的事情,常常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写几行又撕掉重来,到最后七拼八凑基本达到字数的要求,从来都没有一篇文章自己感觉很满意,这叫苦于无话可说。后来,有一段时间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更多的是记流水账式的日常琐事,时间长了之后偶尔也会有一点生活感悟,但感觉写的没有什么用,这叫苦于没有价值。再后来,因为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原因,需要写作,大家习惯称之为“写材料”,特别是在写领导的讲话稿时,首先要假想自己就是领导、即讲话的站位要高、要体现领导的水平,其次要想象听众的喜好,除了内容之外,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极其重要,既要让领导念起来朗朗上口,又要让听众听的舒服,比如:在号召性、表决心的内容里面,写一些排比句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也会让听众觉得这个领导有水平。怎样让讲话稿的语言更鲜活、更接地气、更有号召力、更有感染力,个中玄妙实在太多,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那段时间,我常常为了诸如几个标题讲究语言的对仗工整弄的夜不能寐,现在想来,这个苦叫做苦不堪言应该比较合适,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告别“写材料”的日子,我也常常喜欢写点小文章,近段时间找出来想整理一下,发现很多文章“杞人忧天”的思想较重,不能拿出来示人;有些文章与个别好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朋友好心劝告我,说文章内容涉及敏感话题,建议不要公开,以免惹麻烦。这样一来,我的这些“大作”就只能自我欣赏了,这是不是可以叫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