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播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29岁的姑娘,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医院当上了医生。她经人介绍喜欢上了一个大她两岁的小伙子。
小伙子今年三十一岁,高中没毕业,但是现在在朋友的物流公司担任管理层。有房有车,非常实诚,孝顺,人很好,性格也很好。对女孩子非常照顾,两个人很谈得来,很有共同语言,都很喜欢对方。
但是,问题来了。姑娘的父母尤其是母亲,看不上小伙子没文化,非常排斥,设法阻挠。当小伙子第一次上门拜访时,姑娘父母就多方盘问他的家底,对未来的计划,学历低的问题。逢年过节,小伙子孝顺姑娘父母的礼物,姑娘都不敢说是小伙子买的,必须谎称是别人送的,否则父母是不会收的。
她的父母执拗地偏信:两个人学历差距太大,婚后势必会没有共同语言,同时觉得小伙子对前途没有规划,也就不会有什么前途,两人在一起不会幸福。他们是过来人,懂得婚前和婚后的落差,害怕女儿受苦。
姑娘的母亲以死相逼来破坏她和男朋友的交往。只要看见姑娘出去,她就会打电话,让姑娘随时随地汇报行踪,当时跟谁在一起,地点在哪,都要发照片验明正身。如果姑娘和那个小伙子在一起,母亲就强烈要求女儿回来,如果没有及时回来,她就会给女儿发一张她拿着刀要割腕的照片,苦苦相逼。此时,小伙子害怕而无奈地表示你还是先回去吧。
姑娘上夜班的时候,深更半夜时,每次母亲都会打五六个电话,一再确认女儿有没有和那个小伙子在一起。
就在女儿向主持人求助时,母亲还要横加阻拦,一再试图抢电话,声称自己都是为了女儿将来的幸福考虑,不能将她交给一个未来没有共同语言的人。
后来小伙子不堪重负,忍痛提出了分手。姑娘痛不欲生的求助,母亲却仍然不依不挠的蛮横。
现实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吧?用他们所谓的爱横加给孩子伤害。父母固然是爱孩子的,只是有些爱并不是孩子能接受的爱,然而父母却浑然不觉,甚至怎么都想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明明全副身心的爱着孩子,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反抗和不理解。双方都被对方折磨的苦不堪言,爱的一方很委屈,被爱的一方很受伤。
著名心理学专家萨提亚女士曾提出:孩子从父母那里接收到的信息,并不都是父母试图给予的。也就是说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不一定是你从自身出发想给孩子的那些东西,我们给予的,孩子不一定喜欢并接受,反之,我们没有给的,孩子有时从别的地方接收了。
萨提亚还指出:我们说沟通是一条双行路,它发生在一个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无论如何,沟通的进行取决于信息发送者,也取决于接收者,每个孩子,都会有两个信息发送者,一个是成年男性,一个是成年女性,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孩子的周围还可能有其他的信息发送者,比如祖父母或者姑妈,这也就是说,孩子周围起码会存在两个以上的信息发送者,而孩子是唯一的接收者。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当父母试图将自己以为的爱给予孩子时,孩子有可能接收到,也有可能接收不到,而接收到了,也不见得他会接受,如果接收不到那就更别提接受了。所以,作为父母,作为爱的发送者,重要的不是如何发出爱,而是当你发出爱时,你得明白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尊重是爱,理解是爱,设身处地也是爱,唯独将自己的愿望绑架孩子不是爱。
爱的方式有很多,身为父母,学着如何去爱孩子该是我们一生的潜心钻研的功课。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该了解一个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是什么。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着爱了,什么时候孩子的成长里就开始少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