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是什么?
金庸武侠里的快意恩仇,《英雄本色》里的兄弟情义,黑帮电影里的亡命天涯,《卧虎藏龙》里的诗意儒雅……也许并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江湖,但对于那些迷恋江湖的人来说,总有一些刻着江湖符号的记忆,在某个时刻苏醒,将自己团团围困。就像一本好久没翻动的书,突然一阵风来,书页掀开,哗啦啦响。
看贾樟柯导演的新片《江湖儿女》,前三分之一的故事,让人陷入这种江湖怀旧。
聚义厅,斌哥与众手下将各种瓶装酒倒入脸盆,一人喝一杯五湖四海的兄弟酒;麻将馆,面对一尊关二爷雕像,斌哥不动声色摆平债务纠纷;迪吧舞厅,在众人皆醉的掩盖下谈一桩交易,斌哥脸上是风暴来临前的平静;葬礼上,一曲“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命运即将转入某个危机重重的弯道;霓虹闪烁的夜晚,一起有预谋的围追堵截,斌哥喋血街头。
这样的故事与画风,恍惚走进杜琪峰的黑帮电影。这里的江湖,瞬息万变,狂暴无羁,不属于有规则有秩序的普通人生活。对于一贯用纯粹文艺片表现人文关怀的贾导来说,《江湖儿女》里的江湖,到底是什么?
电影三分之一后,随着巧巧一路寻找的轨迹,沿着长江,走过三峡,经过武汉,从山西到新疆再回返山西,《江湖儿女》在十多年的时间轴上,画出一片更大地理意义上的江湖。大时代的滚滚洪流,小人物的沉浮挣扎,一个女人的命运与江湖紧紧系在一起。
当斌哥是“大哥”的时候,巧巧是大哥的女人,那时候她说她不是江湖上的人。斌哥喋血街头,她举起他的枪救回他一条命,并因“私藏枪支”入狱五年。年轻的她不懂什么是江湖,她只知道什么是爱情,她用五年的自我囚禁来保护深爱的男人,这样一种忘我牺牲虽然悲壮,但抛开“法”与“理”,又恰恰能称之为江湖情义。
刑满释放,巧巧过巴东,到奉节,如同江上漂萍。因为浩大的三峡工程,长江边上的那些小城即将沉入江底,数以万计的三峡人不得不移民他乡。有变革就有阵痛,故土难离的人一边惊惶不定,一边寻求新生。巧巧混迹在底层人的生活里,被欺骗,被侵犯,为了保护自己,她也练习求生的江湖伎俩。
找到斌哥,巧巧才发现,狱中五年,世事不同人心也大变,爱情变成她一个人的梦想。女人有情有义,男人忘情忘义,同类型的男女故事实在太多,巧巧与斌哥之间,不过是另一个版本。当斌哥说出那一句“我确实无论如何都应该去监狱门口接你”时,我真想为他找个理由——面对巧巧,这个男人无力承受亏欠感与负罪感,爱情太高大了,乃至他无力拱手接住它。
用这个理由为男人辩解,实在是因为不忍看到女人伤心欲绝。
一个人的命运就是自己一次次选择的结果,而一个人的强大就在于勇敢地承担自己所有的选择。巧巧这个女人,为了爱情宁愿孤注一掷,失去爱情时,她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为自己哭泣,为男人的背信弃义控诉声讨。
“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
巧巧说,我就是那个囚徒。她曾经一度囚禁于自我的执念——执着于爱情,执着于找回过去。她搭轮船,坐火车,一路寻找,轮船与火车带着她进入地理意义上的江湖,也带着她进入不同人群构建的江湖。
一个人进入更广阔的世界,才能逐步发现新的自我。对于巧巧来说,当她不知道什么是江湖的同时,其实已经在江湖中历练成长,从桎梏中慢慢剥离出来。
“火山灰是最干净的,因为它经过了高温燃烧。”
在时间的高温煅烧下,每一个生命都将成灰,每一段恩爱情仇的故事也将成灰。时间无涯,宇宙无涯,个体的悲喜如此渺小,一生太短,实在不必把那些注定成灰的东西牢牢抓在手上。
深夜里,巧巧在陌生的小站下车,走在黑漆漆的旷野。天空一道奇异的光闪过,刹那间照亮黑夜。眼前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头顶是伸手可摘的闪烁星辰,她仰起脸,面露微笑。贾樟柯用一种奇幻的意象,让一切过往皆释然,让这个女人重获新生。
江湖到底是什么?
对于贾樟柯这个70后来说,江湖的故事很早就藏在心里,并且打上了时代的特殊印记。酝酿了多少年终于用《江湖儿女》作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其实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江湖就扎根于真实的日常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烟熏火燎的江湖人间,我们仍然会怀旧于那些肝胆相照侠客行的江湖世界,那是心中割舍不下的情义江湖。
然而,时代的车轮太快,对金钱的追逐成为欲望的主体,除了偶尔怀旧,那些情与义仍然被远远地抛弃了。
《江湖儿女》的最后,斌哥悄悄离开了巧巧,留在桌上的是一叠钞票。经历成败荣辱,他这一生始终无法明白,一个女人对他的情与义,深藏金不换的价值。
虽是《江湖儿女》,却是江湖女儿江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