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雨之夜,我踏上了北上荆楚大地的列车,没有多余的行囊,只有一本书,一本三十万字的传记;
七十七年前的风雨之夜,在因抗战而迁徙到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的校舍里,那一盏忽闪忽闪的煤油灯下,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用了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一本书,一本三十万字的煌煌巨著。
我有幸与朱东润先生一起,怀念那个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的伟人并致敬他的后人。谨以此篇献给一个时代的传奇——大明脊梁张居正。
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从一介草民到叱咤风云,您用了二十余年;但您守护着良知和理想,却用了一辈子。
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前者,而您,用一生告诉我,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石砌的旧宅陷在四面的蔓草里三百多年前,也许就在这宅院的某一处空寂的小屋里,您秉烛夜思,您想起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想起了国家帑藏空虚,想起了东南沿海倭寇和北方异族的作乱,您挺直了脊背,泼墨挥毫,"以心奉尘刹,不求自身利"。那夜,窗棂之外是沉沉夜幕,却繁星熠熠。
于是,从一条鞭法改善民生,到考成法规范官员,从整顿内政井井有条到任用戚继光,李成梁外御其侮。大明王朝在建立了两百多年后依然国库充裕,边界安宁,百姓安乐,这个奇迹的缔造者,是您。
可是他们不记得了,仅仅过了五十年。
我想您是知道的,即使作为内阁首辅,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改革从来都是孤独的,既得利益者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攫取利益的机会,所以您说“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在您之前,只有孔夫子坦然地写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我站在荆楚大地瞻仰您的塑像,须眉浩然,目光炯炯。一个人的得失毁誉,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心无所愧,就应该奔着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我想这句话,您用了一生来诠释。
崇祯朝,面对农民起义,异族入侵,大明王朝江河日下,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想起了您。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相。可惜天下已无张居正啊!
我想您的英灵仍在默默指引着您的后人守护这最后的王朝。所以当北有清兵入关,南有李自成的起义军,危机四伏之时,您的后人张同敞,一介书生投身入戎马疆场。
身为总督,本无守土之责,他却独守桂林这明朝最后一座空城,即使被挖去一只眼,被砍去一双手臂,临刑之时,他坚决不肯跪着受刑。那挺立的身躯屹立于天地之间,什么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真正有根的人啊!
青年常言:先祖为国,常说死而后已,我怎么能做不肖子孙呢
后有诗赞“的是奇男子,江陵忠烈张。随师同患难,与国共存亡。臂断何曾断?睛伤并未伤。万人齐仰止,千古整冠裳。
诗赞您的后人,却不也是在赞您吗?
举目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能够力挽狂澜,能够开创一个中兴盛世,您不也是一个奇男子吗。能够面临反夺情的伦理风暴,面临重重的阻难,把自己改革事业的理想继续坚持下去,您难道不算一个奇男子吗,能够超越世人的毁誉超过世俗的荣辱,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能振兴国家,您不就是个奇男子吗。
书末如是写道: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也许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