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生活和主题班会的关系
班级生活才是主题班会的源泉。要上好主题班会,首先要过好班级生活;反过来,要过好班级生活,就需要运用主题班会不断地回顾和审视班级生活,从而不断提炼班级生活的品质。
陆敏老师每次策划一个主题班会之前,肚子里早已装满了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孩子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体验的积累,只需从生活的原材料里提炼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巧作取舍和剪裁即可。
二、为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
从群体本位阶段到个体本位阶段,再进入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一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高品质班级生活的探索:班级结构从金字塔结构转变为全员参与的互助平台;学生个体从单一的角色,转变为拥有多重体验的复合角色;班级生活从以考试为中心的机械贫乏,转变为以满足学生全面成长为中心的丰富生动;各种教育资源从分割零散到有机整合、提炼活化……
三、我们眼中的高品质班级生活
1.班级生活现状:因教学而生的存在,只是因教学正常开展而至的附属结果,班级生活作为一个蕴含丰富的生命实践的场所,在某种程度上仅简化为课堂教学活动。它完全可以叫作"上课生活"。其全部活动聚焦于认知领域,实践领域萎缩,生命实践意识被遮蔽。
2.在班级生活的建构过程中,作为重要一员的班主任的工作思维方式会影响班级生活的品质。
3.高品质班级生活的特点:
(1)全纳型:强调班级与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系之建立。
(2)创新型:追求一种不断发展、充满生命力量的班级形态。
(3)生态型:建构班级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
4.高品质班级生活的要素:
(1)目标性:营造有目标的班级生活
目标,好像画家把各种不同的色彩凝聚为一幅美丽的图画,音乐家把各种不同的音符凝聚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
现状:有班级而"无生活",或者班级生活"碎片化";
活动只是为了听从上级要求,只会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不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目标的规划,也不会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去解决。师生没有把各种学习和活动转化为自我发展的资源,没有从中汲取自我成长的力量,师生缺乏主动发展的力量。
各个学科教师各行其是,没有共同的教育理想。由于各自为政,来自不同方面的教育影响很难在这个班的学生个体身上产生统一、明确和持续的作用。
具体操作:在学期初,调查班级的问题,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制定班级建设大目标,把具有共同理想的老师、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为正确目标而奋斗的共同体。还会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的问题,来调整班级建设的目标,顺着学生发展的潜势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有目标的班级生活中不断成长。
(2)全纳性:打造有归属感的班级生活
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当家作主。
现状:"精英"现象,金字塔型。
具体操作:岗位建设——创设"分年段的岗位建设"和"班干部轮换制",引导学生积极承担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对班级事务作出规划和决策。
人人参与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为班级生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在各种活动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策划、组织、参与、总结、反思等。
班主任调整角色——对班级生活进行整体架构,邀请班级里每一位学科教师自主介入班级生活,比如班级计划的制订、班级活动的有效参与、个别化学生的教育等。
(3)主体性:构建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班级生活
现状:把成人文化强加给儿童;不能细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不同的需求;以教师为中心,不按学生的不同类型、程度去施加教育的影响。
具体操作: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内心的愿望与烦恼,再细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个体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班级活动。如依据班级学生的问题,每月创设一个"班级节日"。为了鼓励女生自强自信,创设了班级"女孩节";针对孩子们畏惧写作文的问题,创设了"小小作家节"。
(4)人文性:构建富有人文性的班级环境(无意识地学到知识)
现状:调查"你们班级环境布置主要是哪些人参与?"为了应付考评,让有特长的学生做班级布置的主力军。
存在人际交往问题,遇到冲突时,不会处理和同伴的关系。
具体操作:"创新班级环境布置"的研究,改变原来班级环境布置"内容被动化""参与个别化"的问题。从"个别参与"到"全体参与",从注重"优秀"到注重"成长",从"常规布置"到"彰显个性"。
"高品质班级生活下的情商教育"的研究。
(5)生长性:构建推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班级生活
学生的成长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完成的,而是通过多个活动逐步提高的。我们通过设计系列性的长程活动,让活动的目标、内容呈现差异性与递进性,活动呈现螺旋式上升,达到了持续推进学生发展的效应,让班级生活充满了生长性。
注重资源的整合,用不同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力量来持续地推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