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离上次到访马趾垅村和大片地村已有近一年了。那时是随“东江”大哥一起骑行路过一见,两处都是老村所遗留下的老房子,虽并没有被列为历史文物的建筑,但却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那人去楼空,斑驳的街巷,荒废的古井,门户的痕迹,在斜阳映照下,会让人联想到自家的故园,油然产生一种淡淡有无的情感。正因此,一年后趁访其他目标经过之时,再一次走近它,想再看一看。重访的感觉,犹如故人来。
由多祝往棠阁,沿西枝江北岸向西骑行,先到马趾垅,也作马址龙。
当再次来到马址龙,想起去年之时,感觉时空不再是那个时空,上次所走的路线也被淡忘。但老村依然还在那里,只是觉得更显沧老。它安静一隅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空间在宇宙中或有纤毫的变化,是一幅平静的接受状态。岁月不居,沧海桑田不过是一道家常菜,一脸平淡。
马址龙有一座门楼,门头横匾曰:“朝阳门”。青砖方门拱顶。向东偏南。简洁朴素。
门楼进去,有一条幽长的巷道,东南-西北走向。一直走到西北尽头,大概有三四百米长。巷道地面铺以鹅卵石,落叶飘然。在巷道进去三分之一段位置,有一口古井,井身由圆石砌筑。已废。越往里面,房屋破损越严重。据看,应该已没有人再居住。
内有一“翁氏宗祠”。门联:百梅世泽,六桂家声。据了解,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崇安人翁仲通及儿子公彦约、翁彦深、翁彦国,孙翁挺,曾孙翁蒙之,当时人称“六桂联芳”。上联“百梅”按说指的是一处地方,具体不详。可见,马址龙老村当是原翁姓族人居住地。现在应搬迁到老村周边重建房子生活。
在朝阳门门楼右侧概二十米处,有一棵逾二百岁的大榕树,榕树边有一座天主堂。如果不是门头上匾写“天主堂”三字,并不会知道。推开窗户看进去,该天主堂应还在正常使用。马址龙和下游不远的梌圩村差不多,皆是平静的小村庄,然而,各都有一座天主堂,可见当年并不平静。
由马址龙村继续往西概一公里,就到了大片地村。
大片地老村的面积比马址龙要大一些,有两个门楼,门楼都朝东偏向南边的西枝江。其中一座门楼,也叫“朝阳门”,字体粗黑,遒劲洒脱,并有上下落款。当时没注意,没有特别拍照片,所以落款小字看不清。上款似有“民国”字样。另一门楼也有横匾,原应也有名,因涂写,看不到原来的内容是什么。
马址龙和大片地老村,应是同时期建筑,两处门楼的风格类似。估计始建于清代。
在老村共发现有三座林氏宗祠,门联都是:九龙世泽,双桂家风。这个“九龙世泽”,当与芦洲青塘村九龙衍派祠同宗同源。
大片地老村内有一座协天宫。石门框,门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横匾阳刻:协天宫。
一进即正殿,正中供协天大帝,座联:万古精忠昭日月,千秋义勇壮乾坤。指的是关公。
左供福德爷,座联:福因土而益厚,德配地以无疆。
从多祝安和市门楼内的“伯公庙”了解到,福德爷,指的是土地公,从上下联中第三字“土、地”,也可以看出。把土地公称福德爷来判断,该村林氏大概迁于闽南。
右供三界爷,座联:慈云永护三界,法宇普济十方。
从外墙碑刻了解,该协天宫于1996年冬重修。
另,马址龙村东边是三胜村。绕进去看了一下,路见一处围屋,经过三胜小学。其时正放午学,孩子们坐在电动车后随家长回家午饭。村中有大片玉米。
大片地村西边是平江村。平江村有一座詹氏宗祠,即“有源堂”,门联:饶邑世泽长,河间家声远。新修的,看上去,飞檐翘角,“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