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想看看被誉为北大学子们最受欢迎的国文课是什么样的,读了之后发现学霸们诚不欺我。这本书特别有意思,作者是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博士,功力十分深厚,用风趣诙谐的语言、独特的角度、庖丁解牛的细致将诗、词、歌、赋、文章解析得淋漓尽致,读起来颇有所得。
这本书,作者从夫妇、父子、情商、文艺、识见五个部分来讲古文化。我这笔记就不按这个顺序来了,首先这本书17万4千字,精彩内容委实太多,不能一一表述;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写多了写深了我这个半文盲也做不到啊。只能沧海取其一粟,浅谈一下读时的陋见,想到哪儿想到哪儿吧,聊以自愉。
作者说儒家的教育从诗教开始,诗教又从爱情开始,从《关雎》开始。一切不从诗教开始,不从爱情开始的国学教育,都是伪国学。作者如此推崇,那么我也从爱情诗开始吧。
“人少则慕父母,知色而慕少艾”,从年少初识情滋味起,爱情的影响便伴随了我们的成长。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有或曾经有一个在水一方的“伊人”,这个“伊人”被我们珍之重之,然而心心念念的“伊人”却往往似近实远无法触及。作者说“爱一个东西,肯定是想得到它”,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从校服到婚纱当然是最美好的结果,但年少时萌动的爱情却常常无疾而终,这便是人生之憾事了。
作者认为《蒹葭》的美是一种恍惚的、朦胧的、带一点悲剧色彩的美,是一种执着追寻之后,仍然求之不得的缺憾美,是《关雎》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敷演。不过无论爱情有无缺憾,我都认为它是美好的。之所以美好,也许是因为不知从何而起的一往情深,让无血缘关系的两人互相吸引,互相憧憬,互相依恋。一颦一笑万般情绪系之一人,生活的质感因此一人或缺或圆,从此便有了一生的牵绊,从此“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我十分喜欢“雎鸠”这个起兴,它喻意坚贞的夫妇之爱,我也十分认同作者“挚而有别”的观点。我理解的所谓“挚”,可谓之“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生一世一双人”。而“别”就复杂了一些,这个别不是一别两宽的“别”,也不是男女身份之别,而是一种源于爱的情感之别。就是我爱你,但不要求你像我爱你一样爱我;就是有朝一日分开,我所忍受的痛苦不希望你也遭受;就是倘若我仍旧困守在孤城,却愿你能平安喜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纵使当时明知会成追忆,会成他日之惘然,依然飞蛾扑火般去爱。一首《锦瑟》写尽了爱情的生、住、异、灭。作者说李商隐写爱情,下笔特别狠,把爱情的哀痛、执着,写得很透。说李商隐写的都是聪明人的爱情,而聪明人的爱情,其实更痛。岂止李商隐狠,作者解读的也狠,让人不自觉地对号入座。
秦观的《鹊桥仙》,写的不是柴米油盐家里长短、充斥着烟火气、可能让白玫瑰变成白饭粒、红玫瑰变成蚊子血的爱情,而是赞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高质量的爱情,赞美长长久久的生命。“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生短暂,所以有情人才渴求朝朝暮暮。牛郎织女是神仙,有漫长的生命可以等待,所以不在乎日日厮守。作者纠正了我长久以来对这句诗的误读,所以书是常读常新啊。
说起爱情诗,我想最避不开的就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了。我第一次听到,应该是在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里李莫愁念出来的。当时年纪小,不懂一个女魔头为什么会神情幽深地念了这句诗。长大之后才明白,情之所起,是不分人的,求不得,放不下,也是不分人的。《摸鱼儿·雁丘词》的写作背景就不说了,它歌颂的是深刻到生死相随的爱情。“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对于灵魂相契的伴侣来说,失偶后之哀痛、孤独比死亡更难忍受。“所欲有大于生者”,“所恶有大于死者”也。
说一个诗人词人们写爱情诗比较喜欢用的“情伤荀倩”的典故吧,《世说新语·惑溺》中载:“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荀奉倩便是情深不寿、生死相许的典型,他在妻子病逝后不久也悲痛离世。纳兰性德也就是纳兰容若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中也说起了这个典故,纳兰容若自比荀奉倩,缅怀去世的妻子。不过有一点,作者说荀奉倩的妻子好了之后,荀奉倩却去逝了,我对此存疑。
爱情可以是具象的,但有时候它也可以是虚幻的。我们爱的、念念不忘的或许是我们自身的投影,是我们心之所欲。杜丽娘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她在游园时被自己给迷住了,抑郁、思春的杜丽娘就此分裂出了一个人格来爱,并做了一个露骨的春梦,于是就有了《游园惊梦》这出戏。作者在讲《牡丹亭》的时候,说《牡丹亭》真正体现心学影响的,就是这种“无中生有”的精神。杜丽娘真正强大的是,她不仅可以为了爱死,也可以再为了爱活过来;而且她不需要一个路过的书生,她可以自己分裂出一个人去爱,为了爱自己而死,再为了爱自己而活过来。
关于爱情就写到这里吧。《牡丹亭》是深受心学影响的一部作品,作者把它放在了识见部分来讲。在意识形态这方面,作为半文盲的我不懂,不敢妄言,所以对于“识见”部分就略过不提了。接下来就简单说说“孝”、“忠”吧。
我觉得作者深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对“孝”和“忠”的解读很有儒家士大夫的风范。即“事之以礼”,就是尽孝、尽忠都要在一定的规范、界限内。而自古提倡的孝道,其根本是提倡对个人生命的尊重,是让自己好好活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割股疗亲、卧冰求鲤等等二十四孝里被传颂千古的故事并不是真正的孝。作者在讲孝的时候援引的是孔子的思想,很多,很有道理,我简单归纳了几点。
父慈而子孝,孝的前提是父慈。父慈了,那么如何做到孝呢?“老有所养”、“有隐无犯”、“事亲以敬”、“事之以礼”、“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作者认为“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是孝的最高境界。我觉得这个立论的基础是士大夫、贵族阶层的孝之道,论语也是写给这个阶层看的。在读“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解读的时候,忍不住想,如果在那几年某些人还能保留这份儿天性,是不是就少了很多令人唏嘘的悲剧。大义灭亲的前提是社会的道德观是正义的,而这个想法在当时是个悖论。
娥皇女英的故事,想必都知道,不过舜娶她们的时候却是“不告而娶”,这是大大的不孝了。但是孟子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告则不得娶也”,以子之矛功子之盾,很是厉害。自古忠孝两难全,在尽忠或是尽孝的问题上,先贤们各出奇招,精彩得很。
《汉书·王尊传》:“(王尊)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古称己身为父母的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比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这两位一个尽了孝,一个尽了忠,各得其所。
在以孝对抗忠的事例中,可做代表性的应该首推李密。李密之前是蜀国的官,入晋后,他不想受朝廷征辟做晋朝的官,又不能跟司马集团直接杠,就上书《陈情表》。他在《陈情表》 中数度提及祖母刘氏抚养其成人的不易、刘氏之病弱,以示其必须得亲自奉养祖母的原因。结尾更是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言辞恳切,将一个既想尽忠奈何得先尽孝的赤诚臣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解析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推赞的是李密的情商,非常精彩。顺嘴提一句,作者说她讲情商,是希望我们在别的中国人傲娇的时候,能正确地识别出来,必要的时候自己也能正确地傲娇。她只是演示一下情商的正确打开方式。而我情商不高,就不管作者的初衷,粗暴地拿来论忠孝了。下面拿来用的故事也是作者论情商的,但我还是仅取其中一个点,来说说嵇康花样用“孝”的事儿。
事件的起源是山涛举荐嵇康出任选曹郎,但嵇康觉得同为竹林七贤并被他引以为知己的山涛侮辱了他,于是写了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至于为何嵇康觉得受了侮辱,就涉及魏晋风骨、“清”“浊”之别了,一言难弊之,在此就不表了,感兴趣的看官可以自己查查。嵇康父母早逝由兄长养大,以“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表明兄长对他的辛苦抚育,所以得孝顺兄长。又以“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之言推拒,可视为另类尽孝。这篇文章中嵇康列了明贬自己实鄙山涛的七个不堪为任的理由,角度刁钻,很有嵇康的格调。作者解读的也非常精彩,非常值得一看。
忠孝在古代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对立的,但也有统一的情况,比如在屈原身上。《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就介绍了自己的身世,楚国皇族成员,所以对屈原来说国事就是家事,尽忠就是尽孝,爱家就是爱国。作者说爱国对屈原来说不是一件多么崇高的事,而是生命中很现实的一件事,很真实的一种贵族性情。
作者很推崇贵族性,对于贯穿这本书始终的贵族性,作者在文艺部分中说得很清楚:贵族性,不是由出身决定的,从小生活优越的人也可能没有贵族性,从小生活艰苦的人也可能很有贵族性。中国的教育,一开始读经,培养高贵的心性,让人做得了君子;然后读史,培养情商,才担得起君子的责任。至于培养的结果如何,就体现在了文艺创作上。作者选了做为文化标杆的《登楼赋》、《別赋》、《行行重行行》、曹植诗选、陶渊明诗选、《还旧院作见颜范二中书》,以及这些文化名人的生平、思想来解析中古时代的贵族精神。在这部分里作者把我能理解的和我无法想到的都说出来了,我就不献丑了。
我对作者最为佩服的是她对古之先贤的谱系、生平、思想流派如数家珍,各种典故信手拈来穿插书中,既有意趣,也更便于理解作品。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如果想读懂一首诗词或其他文章,得要了解当时的历史、作者生平、文学典故等,方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简言之,多读书,读史书。
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是幽深的意思,不是身材好、美丽的意思;“好逑”是好的配偶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藏在深闺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