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页
这本书正好出现在我带团契的瓶颈期。
以前总认为自己有授权、有思想,有忠心和良善,带团契应当不是难事,可实际操作中发现不是谁都可以带得好团队。
我似乎欠缺某些素质,无法吸引人来参加团契的生活,来支持我的某些决策,这一度让我沮丧到认为自己可能并不适合成为一个领袖。
这时,正好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线,它的标题瞬间抓住了我:领导力21法则——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
《领导力21法则》是全球第一领导力大师——马克斯维尔博士40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马克斯维尔博士认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兴衰都源自领导力,而领导力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一种可以学习掌握,并能逐步提升的思维模式,一旦了解其中的秘诀,任何人就能很快拥有领导力。
也因此,无论是培养将军的西点军校,培养政治家的哈佛大学,或者培养商界精英的世界500强公司,都聘请马克斯维尔博士专门开设领导力课程,并以“无论100年前还是100年后,只要身在工作场所,就一定需要学习并不断提升领导力”为评语,将《领导力21法则》选为“管理者必读的10本书”之一。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疑惑到底什么是领导力?它不应该是恩赐吗?即天生就有这方面的才干,擅于领导团队。
然后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故事。
原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并不是天生的领袖,甚至未成为总统的林肯先生曾经在带兵打仗时失败得很彻底,哪怕身居上尉的军衔,却指挥不动士兵,因而被降级为一名二等兵。
幸运的是,林肯先生最终克服了无法影响他人的弱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并不断增加人生的阅历,最终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所以领袖的魅力是可以透过不断地学习,增加领导力而生成的。
那么何为领导力?
即故事中反复提到的影响力。
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一个人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是无法被委任的,必须靠自己去赢得,因此真正的领导地位是无法被授予、指派或委任的。
有一个关于领导力的谚语说道:“那些自以为是领导,但却没有追随者的人,只不过是在说大话罢了。”
因此我们通常会对一个领导者有错误的理解:
1、管理者就是领导者,领导指的是影响他人,让他人追随自己,而管理关注的焦点是维持既定的系统和流程。
2、企业家就是领导者,其实企业家们擅长的是发现机会和抓住机会,很多企业家都觉得自己需要找到一个精于人际关系的合作伙伴。
3、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领导者,只要去任何一所名牌大学拜访,你都能遇到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考能力好得超乎你的想象,但未必能够领导人,从政和科研往往走的是两种风格。
4、引领潮流的人就是领导者,可领导者除去走在前面,还要有人愿意跟他走,愿意服从他的领导,并且愿意采取行动去实现他描绘的愿景。
5、位高权重的人就是领导者,史丹利哈夫迪断言:“不是职位造就了领导者,而是领导者造就了职位。”在《我的前半生》里,靳东所饰演的贺涵即使离开了原公司原职位,他也从不害怕会失去市场和前景,
正是这个道理:领导力只有在追随者那里才能得到证明。
所以真正影响领导力,决定领袖资格的因素有这些:
1、性格,真正的领导力往往源自一个人的内在,在前半生里,靳东的客户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愿意投资只因为他是贺函。
2、关系,要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就必须得有人追随你才行,这往往需要你去发展一些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越密切,你的领导潜力就越大。
3、知识,领导者需要掌握事实,了解动态变化的因素和把握好采取行动的时机,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发展有远见卓识,所以知识必不可少。
4、直觉,领导者不仅要掌握把控数据的能力,还要具备应对众多无形因素的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你日常的积累,很多人在面临生死一线或者成败关键时,正是这种“直觉”拯救了他们,比如《中国机长》中的机长在面临生死一线时不是不恐慌,而是千百遍的专业训练记忆成为了他的直觉。
5、经验,作为一名领导者,你在过去面临过的挑战越大,你目前的追随者愿意给你机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虽然过往的经历不能确保你的可信度,但却能够激励人们给你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6、过去的成就,对于追随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良好的过往成绩更有说服力。
7、能力,领导者的能力就是追随者们的底线。
这些就是影响一个人领导力的因素,也因此可以明白,领导力是可以不断增值的和被开发的。
所以我们往往看见领导者都很善于学习,本杰明迪斯雷利说:“人生的成功秘诀就是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机会到来。”
领导力的开发不存在成功的“超短线交易员”,最重要的事情是你长时间内每天坚持做什么。
前重量级拳王乔·弗雷泽曾经说过:“你可以制订出一份拳击计划或者人生规划。可当比赛开始的时候,你就只能依仗自己的反应能力了。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在赛场上得到体现。如果你曾在黎明前的暗夜里偷奸耍滑,那在拳击场里明亮的灯光下,你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