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55――人生大病一个字:傲
(2020年3月23日)
多次听博仁导师讲“人生大病一个字:傲”这句话,就是没有见到原文。今天一读《书正宪扇》一文,真的是感受极深。
整篇文章不长,讲了傲的恶果及解决傲的办法。是阳明先生让其子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记在心中。可谓经典之至,写得字字恳切、鞭辟入里,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傲心也慢慢地降下来,谦恭之心慢慢地升起来了,真是一剂“抑傲升谦”的良药。谁读谁受益、多读多受益、不读不受益。
阳明先生写道:“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确实如此,想想那件事情不是因为一个“傲”字而失败的。也许眼前你胜利了,其实长远来看,你因为“傲”早已失败了而不觉罢了。在家认为父母年龄大了,不如自己了,骨子里产生了傲慢之心,是为不孝;兄弟间认为自己比哥哥懂得还多,就争强好胜,是不敬;在单位常常有一种“要是我怎么怎么样,还不如我呢”的想法,看不起领导和同事,是不忠。这些皆是因为一个“傲心”而引起的。久而久之,这样的结果就是象丹朱、象一样成为无药可救之人。
在生活中,我就常常犯这种毛病,时时就有傲慢之心跑出来。比如,今天早晨,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妻子说了一句话,让我心里产生了很大的烦忧。
妻子对儿子说:“昨天晚上,妈妈看你学习很累了,你做得作业检查完之后,没再让你看一遍错误的题。”
这句话,儿子听了没说什么,妻子也感觉没有什么错误之处。可是,在我听来就不行了。我觉得这是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很大坏处。
于是,在孩子吃完饭离开饭桌后,我对妻子说:“你说昨天晚上你认为孩子累了没让他再学习做错的题,这是不对的,是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利的。”我举了爬墙头一例,好不容易爬到墙头顶了,已经抓住了墙顶,下面再一托就上去了。可是,费了半天劲,就差这么一点了,结果放弃了,这不是前功尽弃吗?
于是,我继续对妻子说:“事情就是这样,胜利往往在最后五分钟。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结果你在快成功时放弃了,不让他干了。以后,他干事也不会有彻底性。看起来是对他好,实则是害了他。”
看看吧,我说得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可是我并没有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定孩子学习的效果。孩子已经到了筋疲力尽,学到了“干哕”的地步了,再坚持就可能让孩子厌烦了,效果也不会好,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抛开别的不说,单就我的说教来说,其实骨子里就有一个“傲”字在作怪。当时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态度、自己的语气、自己的心情,都是带着“高高在上、教训说教”的口吻,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自己又真正处于当时情景了吗?又真正了解了孩子当时学习的内心了吗?这些都没有。根本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对的,不是傲是什么呢?如果自己以谦卑、商量的口吻与妻子交流,也许就会考虑到这些情况,而不会武断地去说教了。根本还是一个傲心在里面。
如果不去除掉自己的傲慢之心,是什么也干不好、干不成的。人与人相处,根本的就是要谦和待人,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稍微有点官位,就高高在上,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了不得,其实又有什么呢?凡事都坏在了一个傲上,不在心里把这个“傲”字拔除掉,早晚会出事的,现在不出,不代表以后不出。
阳明先生说:“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当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想,当一个人一旦傲心一起,事就做不好,有一个算一个,即使做成功了,也是有瑕疵的。我们的心就象一个瓶子一样,当傲慢心一起,就会占用瓶子里的空间;傲慢心起得越大,占的空间越大,再想听进别人的意见,那是很难的了。你的“心瓶”里面装满了傲,还能容多少谦呢?不除此病根,想进步都难。
人只有做到了恭敬、谦卑、撙节、退让,才能治好“傲病”。但这个谦是真谦,是内心深处真正得谦,象倒净了一切的空瓶一样的谦。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外貌卑逊,中心恭敬”。谦到至诚之处,就没有私欲了,就达到致良知的程度了。就成功了。
兖州,陈涛,2020.3.23.22:46
读圣贤书 听圣人言,每日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