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数学上直观优美的基尼系数
1、绿线(直线)
- 1%的人群收入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1%
- 50%的人群收入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50%
…… - 100%的人群收入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100%
- 代表的是一个收入绝对平等或者平均的社会状况
2、红线(两条线)
- 99%的人群收入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0%
- 1%的人群收入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100%
- 代表一个极端不平均的社会
3、蓝线(实际状况曲线)
- 既不会极端平均
- 也不会极端不平均
- 蓝线越靠近绿线,社会越接近平均状态
- 蓝线越接近红线,社会越接近不平均状态
4、基尼系数
用蓝线与绿线构成的区域面积,来代表一个社会收入不平等的状况。
- 面积越大,社会收入不均的状况越严重
- 面积越小,社会收入越接近平均、平等状态
二、在现实中具有不同收入节奏的职业和人群
1、红线:吃青春饭的明星
年轻时收入非常高,随年纪增长,收入迅速下降,中老年收入几乎为0
2、蓝线:公务员、事业编制老师、洗碗工、体力劳动者
终身收入一开始时上升,以后一直平稳
3、绿线:教授、博士、医生
一开始有相当长的时间是负的,随着年纪增长,收入稳步提高
三、不能以刹那收入来衡量收入差距
1、人们追求的是终身收入最大化
根据利息理论和年金收入的概念,人追求的不是刹那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终身收入最大化。
2、人们根据对未来的预期,选择那些能使自己终身收入最大化的职业
- 选择那些曲线在坐标轴之上的面积最大化的职业
- 预期不一样,选择就不一样
3、基尼系数的致命缺陷
- 基尼系数算的是刹那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 任何一个时点上,人与人之间的收入都是有差距的
- 基尼系数忽视了终身收入这个维度
- 只有终身收入这个指标,才能更好衡量人们收入的差距
- 就像一个成年人走进幼儿园,幼儿园里体重的基尼系数上升了,并不代表人们之间体重差距太大了
- 这只是由于很多小孩还没有长大,他们与大人之间体重有差别
- 但是孩子们和大人的终身平均体重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4、很多人穷,是因为年轻
今天收入中上以上的人群,10年前、20年前,他们还是穷人
5、对基尼系数的批判
-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职业
-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终身收入节奏
- 不同的终身收入节奏,会极大影响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所计算的收入差距。
- 基尼系数计算的只是一个时间点上的收入差距
6、基尼系数不能反映背后发生的事情
- 一个本来读博士的人,放弃学业出来工作,此时的基尼系数可能会下降
- 好事还是坏事?不一定
四、“收入不平”与“收入不公”是两回事
1、仅通过基尼系数来判断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忽视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
- 今天的富人不是昨天的富人
- 每个阶层的人是在改变的,收入阶层之间的人是流动的
2、要对付的是“不平”还是“不公”?
- 不公导致不平
- 贪污腐化、违法乱纪
- 我们要对付的是收入的“不公”,而不是“不平”
3、收入再分配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
- 不但不能正确打击不公行为
- 还抑制了那些形成本来合理的收入不均的因素
课堂小结
-基尼系数在数学上直观、简单、优美
- 但在经济含义上存在重大缺陷:它衡量的是人与人之间刹那收入的差距
- 人们真正追求的是终身收入的最大化,而非刹那收入最大化
- 仅通过基尼系数高低来判断社会收入分配状况,会完全不知道这个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仅通过基尼系数高低来策划收入再分配政策,不仅解决不了“不平”的问题,海汇增加更多的“不公”。
课后思考
今天的医学越来越发达,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退休后的日子还很长,你心目中退休以后的第二职业会是什么?
答:过去的“学习、工作、养老”三段式的生涯设计,随着预期寿命增加而改变。人们很可能退而不休,甚至重新上一门课、创一次业、找一份新工作。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