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趴又幸福得要死的一天。
5点起来,只有中间打了几次盹儿——是在课上(假装老师看不见😂);
白天的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课间看带的书;
回家的路上,还跟主管聊最近的工作情况;
晚上约了混大小组的几位同学一起吃饭,聊了很多;
累趴,是几乎没有休息连着转;
幸福,也恰恰是因为一直都能有机会学东西。
周末3天的课,是复训。
第二次参加培训,收获比第一次来得更多,可能是因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思考,破除了心理上的一些想不通的地方,也因为不同的同学提问,老师从更多的维度讲解,多了思路。
课间看书,是跟一位朋友推荐了,自己顺便再瞄一眼复习一下——我会告诉你,带着要分享的想法重读,感受会更深刻吗?
跟主管聊,是业绩的问题。(嗯,晚上一位同学还问了俺的目标准备如何达成😂)当一个人没有太大压力或者有自信有很多地方能够带来现金流的时候,要做到舍九取一,不太容易,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更看待长期收益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不妨碍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某个领域。
经过混大小组的童鞋们的共同努力,在上一个月的学习中,得以成功晋级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今天约饭庆祝一下,顺便讨论下一期的学习方式。
每次相聚,始于混大但不止于学习“思维模型”。
比方说今晚,几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彼此对于其中一位童鞋的产品的看法和建议,你会发现,互联网公司中打拼的人,对于技术壁垒和模式化,有着我这种普通人想不到的角度。
当我们只是思考如何更好地2B,他们会看到最大的B端和流量市场,再三言两语直击要害给出可行性建议。
这种随机碰撞的学习,有着模块化的程序设定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想,这也是自己只要有时间就愿意组织大家线下共学的原因——因为,你永远不晓得会有什么惊喜发生。
就像百度工作的王同学,被问及如何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线时,他就分享了自己对于行业的判断和目前已经在向第二曲线迈进的心得和决策逻辑——如果要概括一句话,就是想办法到更稀缺的岗位。
看人才的流动,看资本的走向,大概率是可以踩到风口的。
还有,晚上说到我该如何让昨天的文章标题“承诺自己年薪百万”成为现实时,几位同学从自己对保险的体会和认识角度,又给了我很多思路。
说一条:“只卖保险,是卖不出去哒”,哈哈~
还有还有,同学自告奋勇点菜,俺在熟悉的餐馆吃到了原来不会去点的好吃吃。
最后,看到只有我一个人在吃,为了不让偶尴尬,大家陪着继续动筷子——在线上,肿么可能体会得到这种绅士风度😂
假如让我对今天的文章总结一条经验:
多走出去,你会学到比书本更鲜活的知识。
30分钟了,就此停笔。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