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情绪卡片」
陪你熬过那些难眠的夜。
2020.03.13/GOOD NIGHT FRIENDS
1
疫情依然还在全球肆虐,对各个行业造成的影响都是毁灭性。如果说以前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闭关造车说法的话,那现在不能所以出去,只能读书和写作,也算是一种“正事”。
只可惜我现在只能偶尔沉下心来,读一些书,但要真正静下心来去写作。有些难,太浮躁了。
相比三十岁之前的人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想看的书也不用去借了,工作也算就这样,能够满足自己日常生活。
完成的第一部小说,大部分写的内容就是在以前贫苦的生活写出来的,很多大作家的经典作品,都有自己底层生活的经历。
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有钱钟书出国的影子,张爱玲所有的小说,都是自己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出演。
我从大学毕业之后,在保定、兰考以及西安漂泊那几年,和干着没有未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很辛苦和迷茫,但是也给我的小说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而今天我要推荐的书:《24堂写作课》,就是一部作者和书都很有料的书籍。
因为作者蔡骏和我的生活经历很相似,但是不同的是,他有辞职和疯狂坚持写作的勇气,最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成为圈内外知名的金牌作家和编剧。
蔡骏19岁开始在上海邮政做小职员,一做就是10年,当“邮差”的那十年里,他也在进行着悬疑小说的写作,2000年,他开始将自己写的小说上传到网站,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书《病毒》。
2005年,他向工作了十年的单位提交了辞职信,也是这一年,他的《地狱的第19层》出版,2007年,蔡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写小说挣来的版税已经超过了他单位工资的几十倍,这本书后来被改编成了由阿娇主演的电影《第19层空间》。
蔡骏在这本书的序言写道:我想,我的写作课,是一个有生活气息的写作课,我希望通过我的观点和生活感受,可以真的帮助大家建立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甚至通过对写作的了解,让大家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2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部精彩的小说,只是每一个人,对于写作充满恐惧,对于读书没有耐性,读书短时间内或者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生活的改善。
而且当下电子媒体的影响,以及生活浮躁营造的舒适区,让每一个人读书都无法静下心来去读,更别说去写作。
写小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盈利很慢,就连贾平凹老师,都开始吐槽自己写的乡土小说不再有市场,只能靠卖写字来赚钱。
所以众多的因素影响,让写作大众基础越来越狭窄,当然也有处于塔尖的人,不受时代的影响,依然靠读书和写作来赚钱。比如樊书读书会、和那些转行做公众号的媒体记者,随便一篇文章十万+,都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反响。
像我这样小说界的小学生,对于写小说和读书,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和爱好。有过短暂想赚钱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使命感。
在写作开始之前,浑身充满了欲望,每天早晨5:30起床,像村上春树一样,固定一千字的写作。
然后就是跑步和锻炼身体,内心有一股劲,写这部小说就是对于自己大学爱情的一个回忆,那段无始无终的暗恋,我要让给她证明自己,在这一方面,我也可以实现自己当初的承诺。
或许在小说遇到瓶颈期,自己也会产生迷惑,对于市场化的写作课,我也有些迷茫和迷信。报了写作培训课,到底有没有效果呢?
蔡骏在《24堂写作课》中写过一段话,或许让我有些收获。他写道:“我的写作教程更注重实操性。我一直以为写作是不能教的,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阅读,但是后来,我想若是有前辈能够传递给我一些经验,我或许能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做好写作这个工作。”
3
《24堂写作课》这本书,我是看过第三本关于写作书,第一本书是毛姆写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第二本是国内一个女作家写的,我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真的是浪费我的时间。
两本写作的书都对国内外的名著进行了深度分析,唯一不同的是毛姆更多的是关注作家本身,尤其相比于国内对于作家的高度评价,毛姆是从作家不检点的生活去写,比如托尔斯泰、契科夫和狄更斯,包括女作家也不放过,比如勃朗特姐妹。
但是蔡骏这本书则更多的是从名著的写作方法来讲的。我也是重点从第二部分“费尽心机”: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和第三部分“脱胎换骨”:写作进阶和提升详细来看。
在小说界,有一段经典话,就是对英国莎翁经典作品《哈姆雷特》的评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蔡骏在《蔡骏24堂写作课》的第三部分中反复带读者去咀嚼几部经典巨著,解读这些名著受人欢迎的原因所在,解读故事的认同,解读敏感,同时也是将他心中的文学按照自己的方式重述给读者。
他的书里所借鉴的大师包括海明威、史蒂芬·金、马尔克斯、王小波、张爱玲等。所节选作品也都是极具参考性的经典,如《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小径分叉的花园》《黄金时代》《白夜行》等等。蔡骏认为,这些作家无一不是写作专家,是遣词造句以及逻辑论证的高手。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是很好的学习模仿材料。
所以蔡骏在写道自己对于名著有很高的评价,比如《哈姆雷特》:让人物活起来;《了不起的盖茨比》: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老人与海》:所有的初稿都是无法直视的;《白夜行》:越感同身受就越认同。包括《青铜时代》:小说最不能缺失的是风格。
蔡骏用到了诸多具体可感的案例,如在第二部分——谋篇布局的技巧中,蔡骏分析了诸如在《黄金时代》的写作中为什么要用让人听得懂的词,在《午夜凶铃》中为什么设置了一个看过录像带的人七天内死亡的条件,以及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分析为什么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 ?
所以他因此有很多代表作,比如已出版《无尽之夏》《镇墓兽》《谋杀似水年华》《最漫长的那一夜》《天机》等三十余部作品,累计发行1400万册。
更是获得梁羽生文学奖杰出贡献奖、郁达夫小说奖提名奖等,也是“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发起人。自身近20年持续写作,并深入研究各类写作类型,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4
有一句老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网上有一段话“开头三万字,决定了读者会不会读你接下来的三十万字。”作品的开头就是你和读者的红线,能不能和读者“修成正果”,要看开头这个红线牵的如何。
在一次作品访谈中,他谈到自己引用前人在论及《红楼梦》的写作技巧时谈到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来说习得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这是古典文学里,惯用的写作方法,草蛇从草丛里爬过,不会留下足印,但肯定会留下痕迹,衣服里的灰线,平时很难看见,但却是无比重要。
这些隐晦的、难以被读者察觉的线索和伏笔,是串联小说的关键。有了细节,有了伏笔,一部小说才会面面俱到,无懈可击。”而写作者或者读者把握不到这个技巧,就是蔡骏无法更好地解读小说。
写作虽然是一种高度精神化的、向内的工作,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全靠学习理论知识,还需大量的练习和模仿。回顾古今中外作家的写作经历,你会发现,人类写作历程堪称一部模仿史。
无论是散文、诗歌写作,还是小说写作,一开始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模仿。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模仿,我们能够学习怎样写出灵活地道的句子,更好地理解段落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5
前面也写到每个人的一生经历,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可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经历,知道得多,但是难以下笔。蔡骏在这本书也针对这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去写,怎么也进行不下去。这些想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写作灵感。”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对写作上的灵感,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是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样警觉地飞过,她没有什么飘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的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教猎人见了无可奈何。”
蔡骏在这本书写的一篇文章,我印象深刻,《写作是场马拉松,热爱与激情缺一不可》。非常像日本传奇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
村上春树写作和跑步有严格规定,每天雷打不动五点半起床,然后就是一万字或者五千字的写作,紧跟就是跑步。
经过这几十年高度自律意识和跳出舒适区,虽然好几次陪跑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的作品和为人风格,比那些获得文学奖的获得者粉丝还要多。
蔡骏在文章写道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指出,写作无非有四种动机:1.纯粹的个人主义。2.美学的热忱。3.历史的责任感。4.政治的目的。
蔡骏在回忆自己成功的写作之路,主要是成功两个方面,首先是热爱写作是因为热爱生活本身。
他谈到自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通过写作,把自己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感受,对从各行各业中看到的世间百态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热爱写作既是热爱生活。
写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跑马拉松的时候,旁边还会有人帮忙加油、鼓励。而写作,则孤独得多。遇到瓶颈期与困难,往往只能作者一个人独自面对。
6
疫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作为我自己,除了给学生直播上课之外,更多的是读书,当然对于如何选书,也是一门艺术和技巧。盲目的读书,只会让自己对于读书失去兴趣,进而看不进任何书。
关于读什么书,是否要区分好书烂书,蔡骏说:“其实我不会简单去划分好书烂书,首先我会去划分他到底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在这个基础上,在同一类型同一题材里面我再去看这个作家有经验还是缺乏经验。
有的作家其实是有才华的,但因为缺乏一定的写作经验,所以写起来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并不代表这个作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一般不会很武断的去划分这个标准。当然了,一些好书大家是有公认的,我们公认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家的一些作品,比如世界名著、经典文学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沉淀下来,这个当然是有一定的标准。”
当下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现在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开发出许多娱乐方式。
看一部电视剧、玩几盘游戏、跟朋友聊一会天,一眨眼,一天就过去了大半。仅仅一部手机,仅仅是一个应用软件,就足够让人把一天的时间花在上面。太多的外物干扰,会消耗我们对写作的专注力和耐力。
蔡骏谈到这本写作课不是一个理论性的书,它更加偏重于实践,更加的偏重于我的个人经验,不像说教程那样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做,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细致的操作,比如说怎么起名字或者是用一些梗。
其实我看完之后还是有收获,但是毕竟是别人的成功写作心得,全部复制我的身上,并不会取得蔡骏的成功。
一定要认识到读书和写作是终身的,大部分人就算读书和写作,也是碌碌无为,但不能因为它的回报率低,没有物质的改善和经济的收入,就盲目的否定的读书和写作的意义。
我觉得读书和写作让我对于周围的世界和事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可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显摆一下,卖弄学问。但是我会通过文字来感动人,让读过我文章的人能感受到文字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