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素说:我不敢为我的信念献身,因为我怕我的信念是错的。
这其实是说,凡事都得有个边界。没有信念的人,散漫嬉皮,不值一提,就像读书吧,不追求把书读好,那种学渣行为肯定不行;追求学业成功,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这涉及到:有限和无限。
你对现代教育即使非常认可,也要认识到,这不过是实现人生的几步阶梯而已,如果就此陷入了狂热的拜教,将有限的几步,走成无限的极致追求,就不可取了。
2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反叛的科学家》( The Scientist as Rebel )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将军》(Generals),说到两个纳粹德国将军的 故事。
一个将军是阿尔弗雷德·约德尔(Alfred Jodl),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直接参与计划了历次侵略战争。德国战败以后,约德尔在1946年被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了死刑,最后被绞死。
约德尔,不是一般的战犯,他身上充满了职业军人的荣誉感,面对审判不卑不亢,至死不悔。约德尔的最后陈词和他在行刑前一天写给妻子的信,都说他感到非常自豪,为德国做了军人该做的事,死而无憾。
约德尔不怎么关心政治,但是非常忠于希特勒。希特勒说要打,他就研究怎么打,至于说为什么要打,那是政客的事。约德尔曾多次向希特勒请求,希望自己能带队去前线作战,希特勒总是拒绝。约德尔去不了前线,就老老实实地留在指挥中心,做战略规划,尽职尽责。
约德尔从不过问希特勒为什么要打仗,并不是因为他不懂政治,而是他的军人荣誉感要求他不能质疑上级。
另一个将军是,德国陆军二级上将赫尔曼·巴尔克(Hermann Balck)。
巴尔克总是在第一线带队作战。巴尔克的指挥风格,有点像竞技体育,就好像教练员领着运动员去参加比赛一样。比如说他特别强调有针对性的战前训练。进攻法国之前特意训练手下士兵使用皮划艇,结果果然用上了。
巴尔克打仗崇尚进攻。他的哲学是进攻比防守容易 —— 防守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全神贯注参与,不能有薄弱环节,而进攻的时候,实际作战的是排在前面的那几个人,后面的人只要跟上就行 —— 进攻,是积极主动的。但是进攻战术对体能要求非常高,必须快速行动,对此巴尔克的办法就是他总是亲自带队,身先士卒。
巴尔克的战术非常有创造力。他的哲学是从不重复使用同一个战术。他说再好的战术用一次敌人也就适应了。巴尔克,可以说是个非常喜欢打仗的人。
巴尔克的结局很不错。1945年德军已经面临要投降的情况下,巴尔克在东线,但是他不想向苏联人投降。于是他先给猝不及防的苏军来了个主动进攻,然后从容带领士兵往西撤退,一直撤到奥地利,向美军投降。这个选择可以说无论是给士兵还是自己,都找了一个更好的出路。
战争法庭宣判巴尔克无罪,他后来一直在美国生活,还挺长寿,活到89岁。美军曾经想让巴尔克讲解作战经验,他一直都拒绝,一直到85岁的时候才接受专访,分享了自己的作战心得。
戴森说,约德尔和巴尔克都是非常敬业的职业军人,但他们的职业精神不太一样。约德尔比较“重”,而巴尔克比较“轻”。约德尔是悲剧的,而巴尔克是喜剧的。
3
戴森分析说,约德尔,是一个理念型的军人。而巴尔克,是一个技术型的军人。约德尔把希特勒视为神明,有一次约德尔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希特勒不一致,他认为希特勒错了,可是他没有办法接受,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煎熬。而巴尔克一直认为希特勒就是一个政客,还不怎么称职。巴尔克眼中,希特勒根本不会打仗。
国际法庭认为约德尔在战略上主动做决策,是个战争贩子和刽子手,而巴尔克作为一个前线的指挥官,打仗只是他的职业,他只是在战术上去打,他没有把打仗上升到道德和荣誉的高度,只是在完成一个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最后约德尔必须死,而巴尔克没事。
历史上一直都有这么两种军人。美国内战时,南方军人的精神状态就和约德尔所代表的那种德军荣誉感一样。南方军的罗伯特·李将军就把打仗视为一个非常神圣的事业,结果他打得越好,给南方人民带来的苦难就越多。看过 《飘》的人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描述,应该有印象。
戴森认为,造成两种不同军人的原因是地方文化因素。如果一个地方特别崇拜军人,军人就容易产生宗教般的荣誉感。如果一个地方对军人不怎么感冒,那么军人就容易把这当作职业。
有了宗教感,就会有无限的诉求,希特勒的作战目标是无限的,最后他疯狂了,哪里都想打。如果只是一种职业,就会投入有限的感情,丘吉尔的作战目标是有限的,德国投降就完事。
巴尔克、丘吉尔们的作战是有限的,杀伤是有限的,对自己职业付出的情感也是有限的。他们虽然远远比贩夫走卒敬业,但是他们的敬业程度,没有达到宗教情怀那样的高度。
4
有限是一种智慧,在学业上的投入也是一样,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即使没有达成目标,也不会死人,还可以重头再来。
有限,从容,幽默,生活中才会有自己,结局可能很精彩,例如巴尔克。巴尔克打仗打得好,还很人性化,把士兵照顾得很好,他还自始至终都保持幽默感。
无限,是全情狂热地投入,对人对自己都是巨大的挤压,这样也会很无聊,让人很生厌,结局可能不妙,例如约德尔,一生被理念绑架,又死得毫无价值。
5
巴尔克的打仗哲学,我觉得也适用于学习知识。一定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不能被动地防守。
防守时,要求一直小心翼翼全神贯注,这是做不到的;而你学习的高度和密度不够,一定会有薄弱环节,所以总是容易击溃。
如果采取进攻,你自己“体能”不够,那就只需要找一个身先士卒的教练领队就可以了,攻下一个个知识的堡垒自然不在话下,应付考试就没有问题,因为你的知识铠甲足够多。
其实,一切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