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135)20221023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急躁、急进。
侗:音tóng,幼稚无知。
愿:谨慎、小心、朴实。
悾悾:音kōng,同空,诚恳的样子。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看起来傻傻的但并不老实,看上去忠厚却并不讲信用,这些人啊,我是真的无话可说了。”
孔子说话都是比较婉转的。有各种缺点的人,跟着孔子学习后,也都是会进步的。能让孔子无话可说的人,着实不多。
缺点,如果“正确”地使用,也会让人取得成绩。
例如,《亮剑》里的李云龙,算得上狂妄了,但是他把这个部分用在了打仗上,取得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战绩。
侗,指幼稚。我们作为普通人,在某些领域缺乏经验,显得很幼稚,这很正常。如果,缺乏经验的时候,认真遵守规则,在规则的框架内和社会互动,也是可以取得成绩的。但是,如果幼稚还总想着去碰碰底线出个幺蛾子,恐怕就会直接实现“不作不死”。
悾悾,是(看起来)诚恳的样子,如果表里如一,就会被人信任,值得信任的人,在危难之时是可能得到帮助的。但是,如果看起来诚恳的人还骗人,就像那个喊“狼来了”的人,一定会把自己OVER掉的。
孔子认为,就算天资并不聪慧,甚至有些“笨”,这其实都不要紧,就怕笨还想偷懒耍滑不努力。同样的道理,老实巴交、没什么本事,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想动歪心思骗人,那可就真的……(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我们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迷惑行为为什么会生气啊?我们是不是经常想不明白:
你明明不聪明为什么还偷懒?你明明好多事情都不懂,幼稚得像个…却总想抖机灵?
在这点上,您和孔子有共鸣吧?
其实,孩子的这些迷惑行为,他自己碰壁之后会改善的,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指点,三双眼睛看着,改起来相对容易。倒是我们自己身上的缺点,只能靠自己去发现了。成年人的进步,得靠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