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展示了贫富差距极大的兄弟俩到底是怎样“养成”的。伊凡和大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中,父亲是一名警察,妈妈是银行职员,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好,甚至还有些拮据。身为长兄的伊凡不过比大卫年长了一岁,却早早地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当弟弟早上在睡懒觉的时候,哥哥已经早早地整理行装,挨家挨户送报纸或者是修剪草坪。长大后亦是如此,每当哥哥起早贪黑地打零工补贴家用的时候,弟弟却在家里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有时候还会闯祸。尽管如此,伊凡的父母也从未苛责过大卫,因为他是弟弟,总是格外地受宠。所以....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
昨天和定向队的老朋友一起吃饭,他和我说人生就是一个圆到另一个圆。如何理解呢!出生时我们啥也不会,是一个点(可以看做是一个圆);当你学会第一个技能后,变成线了;学会几个技能,就会成几边形了;当技能学的够多了......在ps中,五十边型和一百边型,只要我们选择缩小,是能够都看成是圆的,可是如果选择放大呢,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五十边型和百边型本身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为什么努力,努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个邻居曾说:“我即便不努力,也可以每天过得如此潇洒,所以又何必为难自己,非要去累死累活挣得功名利禄呢。”
大多数的人都选择安逸的生活,然后去羡慕别人优质的生活。
我并不觉得选择安逸的生活有什么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力。
可是努力的意义不就是在面对生活时,我们不必拘泥于方寸之地、过着毫无新意、一眼望到头,没有任何期待的日子。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有底气和实力,去选择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想买名牌包包的时候,不会因为买不起而选择一个杂牌包包,也不影响我去吃路边摊的豆浆油条;当我想去旅行的时候,不会因为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行程不懂而去选择跟团或者选择放弃。
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我们都渴望自由,却从来没有争取过自由。我们都会羡慕别人,却从来没有为之付出,为之努力。
我羡慕过那些英语讲的噼里啪啦的;我羡慕小孩小红书里的博士后,我羡慕那个三年跑了一万七千多公里的跑友。我羡慕别人光彩夺目的生活。可是我却忽略了在我荒废时间时他们付出的努力。
努力和不努力,一个月之后,有什么差别;一年之后,有一点差别;五年之后,有差别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差别消失了。
努力和不努力,看似差不多,其实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