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在意人的,很在意很在意的那种,会因为同事的冷面而怀疑自己犯了什么错,会因为好友的沉默而担心自己做了什么让她不开心。这种在意有时候很好,能够及时地觉察到他人的情绪,照顾回应到他人,而有时也会庸人自扰,让自己平添不少烦忧,又无从解决。
这么在意人情味的我,毕业后留在了上海,一个谐音与“伤害”相通,处处都是匆匆的人儿的城市。节奏很快,很快,快到很少感受到人情味,快到来不及去感受人情味,也许这就是商业都市的特点吧。
工作地的位置决定了每天必须要在人民广场换乘。人民广场,站如其名,真的是超多人民。工作日的每天早晨,和一大波人民在这里换乘,大家都快步走着,好像在追赶着什么,好像知道要去向哪里,又好像并不知道。
每次换乘的时候,一边走一边看着身边的人儿,就想,他们现在想什么,他们追逐的是什么。有的人略显疲惫,有的人好像被拉着向前,有的则是被推着向前。人民广场的海报和大的屏幕广告都会定期更换,而它的更换速度,远不如这每日在此换乘的人潮的变化速度,似乎快的不是我们的步速,而是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我试图从每天这样的重复中,去发现什么。
于是,我发现了,固定位置,总是有着熟悉的地铁工作人员,每天在那个位置提醒大家如何换乘,“不要在楼梯口停留”等等,偶尔看到他们口干的时候拿出随身带的水壶,喝上一口,然后继续面朝这迎面而来的人们重复着那些提醒。如果你有和人潮逆向而行过,你一定知道,这种被陌生人不断迎面而围的压迫吧,而他们需要每天需要每天面对。我曾想,既然每天相遇,如果某天我上前冲他们微微一笑,或是经过他们身边时轻声说句“谢谢”,会不会得到另一个嘴角上扬的“拥抱”。
我发现,有些位置的车厢出来是可以更方便换乘的,于是,进行了好几次的尝试之后,找到了最方便的位置,加下从A站到人广哪里更方便,从人广到公司站哪里更方便,当然还有返程,四个固定的不同位置。然后,在下一次,找准这节车厢的位置站定候车,接着一出车厢门就是换乘的楼梯了,偶尔还暗自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得意一番。
我还发现,曾经一对情侣在早高峰的地铁站吻别,然后,男生上车了,女生在站台向他挥手告别。当时,感觉,整个地铁只有他们俩,还有一直默默在车厢里旁观的我。于是,想着,如果车厢里和站台上的我们,可以放下手机,站台的人儿看着开走的地铁上的人们挥手告别,车厢里的人儿微笑着或是也挥挥手回应下,那该是怎样的画面,而心里又是否会感受到被拥抱的温暖。毕竟,能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已是莫大的缘分。虽然,好像没有人在意或这样认为过,又何妨在意或小小感激一下呢?
吐槽完地铁,接下来,我想讲讲办公室,因为天生或者后天的高敏感,我特别容易对一些细小的点所触发情绪。比如,入职已经一个月了,招我进来的同事D,还是经常朝着我的位置说,“那个谁,你干嘛干嘛”。拜托,我的名字有那么难记吗?直到现在仍然如此。我已默然习惯了她,毕竟对于有些人来说记名字很困难,而我的名字又没那么特别(好记)。——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方便别人记忆的昵称呢,这样与人方便,与己开心。
另外,还有我的line manager ,在我入职一个月左右,就默默离职了,我还是在某次部门会议上才得知这个消息,之前一直认为她在外跑业务。同样的,人事的离职也很突然,没有任何风声,某周四的中午,在帮当月过生日的小伙伴切好庆生蛋糕(每个月都会为当月生日的同事庆生,公司的传统之一)后,人事就急匆匆离开了。当时的我误以为她是回去休产假,而在下一周才知道是离职了。或许是为了稳定军心吧,她们的离开都没有公开宣布,只是悄无声息。好像走了就是走了,没有联系。
最近发生的一件让我感到冷漠的事情是,无法借书。办了上海图书馆的借阅卡,想着毕业后还可以时常借书阅读。先是因为办理外借当天未带身份证,而在“曲折”地提取了1000元现金(需要这么多的押金)后,黯然归还了已经借到的书,悻悻而归(也提醒自己今后要带着身份证了)。之后,带着身份证再去,却发现必须是上海户籍或有居住证才可以办理外借,瞬间有些崩溃。感觉,原来我不属于这个城市,似乎“被边缘化”,连借本书都受到限制。生气的我和好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冷漠的城市,离开这个地铁站冷漠,图书馆也冷漠的城市。”
或许是因为内心积压了太多对于这个城市的怨气,下班后觉得莫名地不开心,再在地铁上被<冷漠>的人儿挤啊挤,更是越发的愤怒。难以压制到,愤愤地狂爬两大段楼梯去换乘。生气到,看周围的一切都太拥挤,压抑。
结果,却在地铁上被左手边更不开心的小哥“提了个醒”,他嘴角硬硬地向下撇着,双手交叉在胸前,眉头紧皱,周身散发着一股阴阴的“怨气”。“今天吃什么?……那你自己吃吧!”,偷偷瞥了一眼他的手机,看到的是号码,感觉应该是女友或是爱人的电话。那短短两句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我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他的坏情绪“转嫁”给了他所爱的人。而这时,我的坏情绪却似乎立刻被赶走了。不想像他那般一人生气,殃及周遭。
当情绪平复下来后,出了地铁站,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我静静地想着我所认为的这个城市的冷漠,它是真的冷漠吗?或许我可以做些什么?
我所认为的这个城市的地铁冷漠:地铁的人们固然匆匆,但我可以保持我的静慢。去看,去觉察,或许可以用自己的小举动去温暖一下,比如带着微笑;调皮探险地换乘,学跑酷者超越形色匆匆的人潮;在换乘的时候,搜寻一个我喜欢的穿搭榜样,多看TA两眼,好赏心悦目一番,并把收录在我的脑海穿搭库里。
我所认为的这个城市的职场冷漠:职场是一种工作关系,工作关系中距离是大家默认的一种。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表达方式,就像你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一般,你又何必想着讨所有同事的欢心。用朋友的关系标准去要求同事关系的状态,好像我把关系错位理解了呢。职场,工作关系,距离,界限,似乎在这强调“和为贵”的传统关系教育中,我总是在学习如何亲近、靠近,却忽视了那本来在人与人之间就存在的、看不见却很重要的界限。
我所认为的这个城市的图书馆冷漠:小伙伴告诉我,越来越多的人到上海工作,一些类似的限制行为是在保护当地人的权益。我不认同,或许我没有站在资源的高的视角去看到资源与需求的矛盾,所以理想化地希望实现资源的平等共享。不知何时才能有更多的渠道、途径或方法,实现更平等的资源共享。只是冷静后的自己告诉自己,面对此般,我不逃避,也不逃离,我要面对,我要直视,去发声,去解决。逃开了这一次,下一次问题还是会“变身”出现,那就在此次,把它消灭,再继续升级打怪。
谨以此,记下生活的所思所想,愿成长,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