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一个讨论话题,引起了我的深思,“人这一辈子到底在为谁而活”。
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有好多种回答,为父母、为孩子、为工作。我认为最好的选择是为自己而活。
有人会惊讶,怎么会想到为自己而活呢,我们有那么多的责任,父母、孩子,为自己而活就只想自己,这不是自私吗?
恰恰相反,那些为自己而活的人,人生往往很圆满,总是在为别人而活的人,最后或许会带着遗憾、带着怨念离开这个世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说,学会爱自己,世界才会拥抱你,我非常认同。为自己而活就是爱自己的唯一途径。
为他人而活的人,一般都会有这样三个大的阶段。上学时,工作后,结婚后。
上学的时候会想,我之所以在上学完全是因为父母,因为父母要我上学,要求我考出好成绩,我要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要求。
就像现在依然会时不时上热门的教育和写作业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和父母因为学习、写作业这件事会闹得鸡飞狗跳呢,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好学习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时候的他们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未来而活,不是为父母。如果仅仅是为父母而活的孩子缺乏探索世界的主动性和内驱力,长此以往,一生或许都难以找到生命的意义。
等到终于长大了,自主意识较强的孩子,等考上大学后觉得父母给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该干自己的事情了,要么看似勇敢的和家人说再见,然后奔着自己所谓的自由一去不回,要么以前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大学统统干一遍,荒废四年后等毕业。
对于没有主见,对自己未来迷茫的孩子可能会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在父母“好好工作”的声音中一心扎入工作中,几年后依然没有起色,或许会生出“为什么我为了这份工作每天都加班加点,可最后还是没有被领导赏识”的不解,其实如果不为工作而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好不容易结婚了,有孩子了,这下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心里有着一定不要让孩子像曾经的自己一样,糊里糊涂的过大半生。所以,从养育开始,忽略了自己的所有要求,都要先满足孩子。等孩子上学了,又各种内卷,这种内卷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为你好”。结果孩子叛逆不听话,那又是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为自己而活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的为自己而活不是自私的什么都不顾,而是上学时要知道这是为自己而学,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工作了要知道,这只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一种,结婚后要知道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你要做的是引导、是自己不断的学习精进,不是控制、眼睛时刻紧盯着孩子。
只要在这些阶段都能够在自己的边界之内努力,就会发现,你在努力的时候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都在慢慢的变好。
人生最完美的选择就是认清自己、爱自己,然后努力的生活。就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里说的一样,做人的第一天职就是做自己。
这里的做自己就是为自己而活,不要总是顺应别人的看法,不要总是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学会为自己而活,顺应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会拥有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