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嫃的《私房书》,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很喜欢,摘录于此:
逐渐才明白,在我心目中,文学是高于一切泱泱而立的。超越政治、经济,也超脱宗教、哲学、历史……它比时间更深沉,比空间更绵亘;比喜悦飞得更远,比痛哭更潜藏;它先人而生,后人而灭,人懂得掌握,它便存在,人遗忘之,它亦昂然自处。作为一个作者,只是去发现它、记录它。
偶然间发现台湾散文作家简嫃的文字,大爱,疯狂地阅读了几本,对她文字的着迷真是越陷越深。简嫃善于用文字构筑一些繁复细腻意象,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鲜明风格。爱到深处的时候也试着用她的口吻风格做几篇,结果都是词穷,无以下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果然,真正的高手历经文字的千锤百炼,淬火成钢,凤凰涅槃,是我等凡人学也学不来的。
看了些散文,最后还是偏爱台湾作家的。一方面也许因了台湾作家都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读他们的文字感觉底蕴深厚,意蕴无穷;另一方面也也许我是个闽南人,台湾作家写作过程中时不时穿插一些闽南的俚语俗话,自然典故,读来总叫人不禁会意一笑,有种深深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个人以为台湾作家在散文的雕琢,遣词造句方面真的要更用心思好多,技巧水平也好,更难得的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读到自信,但绝对不是自负,更多的是对散文这种文体存在本身一种虔诚的信仰,如殉道者般的无悔追求,像屈原说的“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个凡事都讲究快一步,追风口的当下社会,读简嫃,读台湾散文真是一种美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