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喜欢看名人传记,看了几个鼎鼎大名的世界名人故事之后,对我说:“妈妈!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有人说上帝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给你几分天才,就要给你几倍配于天才的苦难。所以,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话――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一、苦
人生之所以苦,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在于我们都想证明自己是完美的。或者,发觉自己的不完美之后不愿接受。一边努力改造,一边不忍直视自己的缺憾。
海伦凯勒在遇见莎莉文老师之前是苦的。她的世界即没有声响也没有光明。小小的海伦我行我素,父母的宽容让她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在黑暗的世界里挣扎,直至有一天发现“waiter”和水的关系之后,才找到了第一缕光明。
苦,尽管海伦的生命遇见了第一缕光明。但要想照亮自己的人生,却并非易事。海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常常感到烦躁。幸运的是,海伦有莎莉文在身边。
在成长的道路上,《人间词话》里所描述的学者的三个境界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种迷茫就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人,那种决心与勇气。让人不禁想起荆轲刺秦时的那气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且豪迈。英雄虽逝,豪情千古。或许,英雄的苦已经随着他当年的决绝而逝去了。而凡人的苦或许是在双眼即合时,还在准备之中。也想经历一番苦痛,成就一下自己。但终究是困在了苦中苦之中,无法让自己决然前行。临终回顾,这一生似乎如草木一秋。憾也罢,又奈何,欲劝子孙,无奈含着那份终于领悟的话语随那白云而去。然后,在墓志铭上留下一行字:“我死了,我其实从没活过!”
二、乐
人生的乐事莫过于:“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喜悦,一生能有几回。
无论是求学遇见囧困,还是事业找不到突破口,还是突然想清楚了,放下执着后的释然。都让人心潮澎湃,心生欢喜。
庄子之所以那么洒脱,是他明白了那那些想逃脱的人终究是逃不出这天地间。在他老年有人愿将他厚葬的时候,他说:“天为被,地位床。”哪路还有比天地更厚重,更豪华的葬礼呀!人死去后在地上被食腐类动物分解,还是在地下被虫子细菌分解,不都是分解重组吗?
古埃及的文化,细细领会,就是一种“死亡崇拜”的文化。活着是为了挣够钱,以便死后可以做成木乃伊。生,是短暂的;死,才是永恒。生,不由你;死,亦不由你。正如诚品书店的吴清友先生说的,生死之间,总得做点什么!那些,对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明明白白的“做点什么”的人,在他决绝的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是喜乐的。乐在其中,因为,他找到了自己。
做自己的道路上,即便风雨兼程,那也是义无反顾的。让人难过的不是痛苦本生,还是我们所受的苦不是通过我们有觉知的抉择后所带来的。一旦一朝开悟了,便有来“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种乐。
苦乐之间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接苦携乐的一种境界。
有了明确的目标,走在路上。再怎么崎岖也不会觉得太苦,更多的可能是有些累。累的时候休息一下,力量就会回来。
这种时候,我把它称之为苦乐之间。一头是苦,一头是乐。人生,更多的时间差不多都在这一段上。在一段上的时候,苦虽苦,但也不是那么苦。乐虽乐,还没完全展露。就像一颗已经在地底下埋好的种子,具备了生长为一颗树的条件。但是,还需细心等待破土的那一刻。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除了终于成了一颗树苗之外,还很嫩,完全看不出它是一颗树。明明是一颗树,偏偏埋在草堆里。但是,除了奋力成长之外,别无方法。如果生命力是弱的,很快,会同草一样枯萎。这样的话,真的就是跟草一样了。
苦乐之间,最大的特点是你已经知道自己是谁了。但是,成为你自己还需要磨砺,此时正是修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