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实修《断舍离》读书计划
10月1日:序、前言《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什么是断舍离》
《只要了解个中奥秘,就能激发干劲__断舍离的机制》
10月2日:P29-38
10月3日:P39-44
10月4日:P45-54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__无法丢弃的理由》
10月5日:P57-63
10月6日:P64-72
10月7日:P73-80
10月8日:P81-88
10月9日:P89-95(就是要”住育“)
10月10日:P95-100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__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10月11日:P103-109
10月12日:P110-118
10月13日:P119-126
10月14日:P127-134
《身体开始行动__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0月15日:P137-141
10月16日:P142-147(这也是断的一种)
10月17日:P147-155
10月18日:P156-160
10月19日:P161-168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__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0月20日:P169-177(可见物品是映射出未知自己的)
10月21日:P177-180
10月22日:P181-188(希望你能够以这种境界为目标)
10月23日:后记
《金钱智慧》课前《断舍离》(25-1)每日实修。
断舍离三步骤:
断:停止负面思考模式(好事情)
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探索自我价值,身份定位,找到自己的使命,清理障碍自己的部分)
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打破局限性信念,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自己好好相处)
我们原本具足!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做家务(转范延伟)
断舍离里面讲的,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从这反面考虑,只考虑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用上、根本没想过是过去用过?还是将来可能用的上,反正看着挺新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了,留着吧,结果、留着留着,家里就真的成了仓库了。
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弄干净为止,而主要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在收拾的过程中,会加入很多新的思考,思考这个物品他为什么买了之后就没用过?或者我为什么要买?现在为什么一定要扔掉?当真正扔掉之后,心里的感觉为什么会不好?还是可能更好?它在提醒我什么?
当你真正实施了断舍离,还会跟物品、环境成为朋友,从此心灵就发生了变化,心情也会舒服起来。同时,通过不断的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的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从收拾物品、挑选物品,还能成长出自我形象。你的真实想法,也会通过物品反映出来。当别人送你个贵重的物品,你一直舍不得用,放在最深处,就说明你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配不上。
而反过来,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马上拿出来,这个贵重的物品开始使用,一旦开始使用那个贵重的物品,自己就会和那件物品逐渐相称,那么你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一旦在内心里认可了自己,允许了自己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分法变成了加分法,自己也就能放下过去,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在筛选物品的同时,还能改变人际关系。
先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来的自我形象,接下来还可以慢慢的看清楚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他的生活那么细致,可不能随便拿个丑陋的东西送给他就行了。”这样,你周围人对你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