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坐公交车,你在座位上坐着,过一会儿有一个老人站到了你身边,你的心里会不会出现一些类似的想法:“让不让,让了我得站着,不让多不好看。”超我与本我开始打架。
此时你让了位置,老人也欣然入座,这时你是否要感谢这位老人,要不是他坐下了,你心里还在打架,你要感谢他,是他解救了你,让你停止内心的纠结。
看上去是你帮助了他,但实际上是满足了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
在与亲人朋友的互动中,我们总会无私地,急切地帮助他,不管他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
我们说一些看似为他好的话,做一些看似为他好的事情,甚至有一些事情还牺牲了自己的部分利益,我们看似心甘情愿,可是细细感受,做这么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已。
比如说满足控制欲,比如说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和虚荣心,比如说是为了弥补自己早年的缺失……而这些隐蔽的内心需要总是披着爱的外衣。
情绪是最好的钥匙,当我们急切要帮助他时,看看我们的情绪,感受一下它,它想要的真正是什么。
内心的缺失要靠自我的挖掘,向外汲取的可能是无源之水。